移除鼻胃管計劃放寬適用對象、納住宿機構 估年底上路
移除鼻胃管計劃放寬適用對象、納住宿機構,估年底上路。(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全臺超過40萬人使用鼻胃管,尤其住宿機構過半數住民過着管喂人生。衛福部健保署2022年推動移除鼻胃管計劃,成效遠低於預期,且未納入住宿機構,健保署署長石崇良今日表示,未來將擴大適用對象,從使用鼻胃管3個月放寬至1個月,並納入住宿型機構,預估年底上路。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2023年超過21萬人使用「鼻胃管」。加上住宿機構、護理之家等,預估全臺管喂人口上看45~50萬人。
健保署2022年起新增「成功移除長期留置鼻胃管並恢復經口進食」診療給付,針對留置鼻胃管3個月以上者,鼓勵醫療團隊透過訓練吞嚥等復健治療,讓患者恢復經口進食,每人次獎勵3000點,預估每年1萬300多人受惠。
立法院社會福利及衛生環境委員會31日邀請衛福部專題報告「因應2026失智症防治照護政策綱領2.0升級3.0,盤點、檢討及精進臺灣失智症預防、照護、用藥等政策」,衛福部長邱泰源出席備詢。(姚志平攝)
不過,鼻胃管移除實際成效遠低於預期,2022年僅成功移除98人、2023年232人、2024年僅移除249人。衛福部長邱泰源年初表示,移除鼻胃管將列爲長照3.0重點項目,但至今未提出具體計劃。
立委廖偉翔指出,失智症患者成爲插管處置最多族羣,照護實務上,長照住宿機構鼻胃管使用率更達50%。目前移除鼻胃管執行率不佳,要求衛福部改善,包括提高點數、納入護理之家及養護機構等。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健保署署長石崇良。(李念庭攝)
健保署署長石崇良表示,此計劃執行狀況確實不佳,目前正在進行專家會議,有2大改變方向,包括擴大適用對象,由鼻胃管使用3個月縮短爲1個月,以及納入住宿型機構,會和長照基金一起合作,通過專家會議、共擬會議後,預估年底前可上路。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移除鼻胃管,讓被照顧者能自行進食、吞嚥是重要目標,未來也會加強透過專業服務裡的語言治療師以及輔具協助吞嚥。
廖偉翔表示,達成鼻胃管移除計劃,要透過早期吞嚥評估、跨專業復能、機構照護人員訓練3大要素完成。呼籲衛福部年底前完成住宿機構人員訓練課綱、2026年拔管獎勵點數提高至少1.5~2倍,並檢討拔管目標巨大落差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