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多深市公司研發強度超10%
5月19日,由深交所主辦的2025全球投資者大會在深圳舉行,會議爲期兩天,以“新質生產力:投資中國新機遇——開放創新的深圳市場”爲主題,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近400名金融監管機構及交易所、資管機構以及深市上市公司等代表現場參會。
20家深市代表公司
與境外投資者路演交流
會上,境內外嘉賓圍繞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和支持科技創新,從不同角度分享真知灼見,進一步推動全球投資者深入挖掘投資中國資產、投資中國資本市場的新機遇。
有參會機構表示,中國製造業和產業鏈優勢爲下一輪升級週期奠定了基礎,中國新質生產力正在走向世界,出口產品的科技含量越來越高,科技創新驅動下的產業升級態勢顯著,對中國創新和新產業機會持樂觀態度。
與會代表普遍認爲,新質生產力將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DeepSeek爲代表的中國科技產品讓世界重新評估中國的科技水平,吸引着越來越多全球投資者關注中國資產、投資中國市場。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國政府在穩增長方面保持政策定力,中國經濟和A股市場在外部衝擊下展現出較爲強勁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會議期間,深交所下屬的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與恆生指數有限公司合作編制並聯名發佈國證恆生大灣區數字經濟指數、國證恆生大灣區消費指數,以更好服務全球投資者跨境資產配置需求。
此外,20家代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領域新質生產力的深市上市公司與境外投資者開展路演交流,部分境外投資者參加由深交所和香港交易所聯合組織的“境外投資者走進深市上市公司”活動。
健全接力式服務體系
推動REITs納入深港通標的
深交所指出,積極擁抱並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是資本市場的責任,也是難得的機遇。代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的優質上市公司,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也將爲資本市場帶來更多源頭活水,讓投資者更好分享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果。
近年來,深交所認真落實中國證監會關於深化投融資綜合改革和“科技十六條”“併購六條”等部署,有針對性地豐富資本市場的工具、產品和服務,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覆蓋面和精準度不斷提升。2024年年報數據顯示,深市研發強度超過10%的公司佔比14%。其中,比亞迪研發投入542億元,超過同期淨利潤;寧德時代研發投入186億元,再創新高。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將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部署,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優化服務,持續穩定和活躍資本市場,爲全球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營造良好環境,共同分享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紅利。
一是以深化創業板改革爲牽引,進一步完善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等制度機制,健全從“IP”到“IPO”再到上市後做優做強的全週期、接力式服務體系,提升服務便利性與可達性,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
二是持續推動上市公司重質量、重創新、重回報,提升投資價值,支持上市公司運用各種資本市場工具增強核心競爭力。
三是持續優化深港通機制,推動REITs納入深港通標的,拓展跨境ETF產品互聯互通和指數產品交叉掛牌,開展深市上市公司境外投資者路演活動,以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爲全球投資者“加碼”中國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知多D
研發強度
衡量企業在研發活動中投入程度和效果的指標,通過計算研發投入與企業營業收入的比值來反映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投入水平。具體來說,研發強度指研發投入佔企業營業收入的比例,是評估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的關鍵指標。
採寫:南都·灣財社記者 劉常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