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鐵錘走世界!山東省地礦局總工程師彭玉明深耕地質探測 勘探深部礦產資源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21日訊5月21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矢志創新發展 建設科技強省”科技人才系列記者見面會,邀請4位科技工作者圍繞“勇擔使命服務國家戰略”主題與記者見面交流。

山東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總工程師彭玉明,主要從事水文地質、生態地質、礦產地質和地質災害等領域的調查評價與科研工作,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彭玉明個人發表學術論文11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發明專利7項,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一、二等獎各兩項。先後獲得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全國勘察設計行業科技創新帶頭人、山東省優秀地質科技工作者、山東省富民興魯勞動獎章、中共山東省委“擔當作爲好乾部”等榮譽稱號,團隊榮獲了中華全國總工會工人先鋒號。

彭玉明表示,當前,我國地質工作承擔着如何更好地在服務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中深化對地球系統科學的認知,解決能源與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供應、提升災害預警等重要職能。正在啓動實施的深地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是面向深地國際前沿、立足國內能源資源安全保障作出的前瞻性部署。然而,地球深部探測仍面臨諸多技術難題,如高精度深部地球物理探測技術、高溫高壓環境下的超深鑽探技術、深部礦產資源勘查及評價技術、深地災害預警與防控技術等。針對這些技術上的突破,對保障資源和深地工程安全、解決深部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提升科研能力、推動工程應用都具有重要意義。

他表示,地質人常被形容爲“一把鐵錘走世界,閱遍羣山始見金”,這反映的是工作的艱辛與不易。地質工作中常常需要解決複雜地層及高溫高壓環境下不同礦種的鑽探及高溫鑽井液問題。

以深部鉀鹽礦鑽井液研發爲例,他們在非洲某地區開展深部固體鉀鹽礦勘查時,其特殊鑽井液及配方就受到西方某國的技術封鎖。通過國內科研人員幾百次的場景模擬測試和現場中試,用了近一年的時間終於研發成功了基於一種油基材料的鑽井沖洗液技術,解決了可溶性鹽礦資源的勘探難題,同時爲後續勘查節省上億元勘查資金,提交近20億噸KCL資源量,爲我國在境外鉀鹽基地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其次是克服高原山區、戈壁溝谷、低溫缺氧等野外環境制約,創新解決複雜環境下的地質勘查保障體系、研發基於無人機平臺的半航空地球物理探測等技術,有效提升了地質勘查效率。第三面臨的是在地質勘查過程中會獲取大量的地質測量、地球物理、地球化學、鑽探及測試等多源數據,如何快速進行數據處理和地質建模預測都需要多學科交叉融合。通過地質大數據集成與深地數值模擬算法的應用,建設了省內首個“智慧地礦”系統,顯著提升了核心能力。

閃電新聞記者 王雨心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