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線快評:劉曉慶偷稅不實 舉報者零成本脫身?

今年4月,劉曉慶被舉報偷稅漏稅。歷時3個月調查,官方結論是:未發現舉報所稱問題。消息一出,不少人追問:“不實舉報者要不要擔責?”

有網友發現,舉報人王某與劉曉慶珠寶公司存在借貸糾紛,法院判決公司賠償300多萬元,但執行困難,這讓外界懷疑舉報背後可能存在“報復”動機。

舉報制度的初衷是維護公平、提供公衆監督渠道。但若有人將其當作“武器”,帶着情緒、利益甚至惡意捏造或誇大事實,不僅會給被舉報人帶來名譽、業務、心理等實質傷害,還會浪費行政資源,增加執法成本。3個月的調查耗費的人力與時間,誰來買單?

對經查實屬於惡意捏造事實、誣告陷害的舉報行爲,應強化責任追究,否則,零成本“亂舉報”,只會讓監督機制被濫用,最終損害公共利益。正如網友所言:“依法納稅是底線,不實舉報也應付出代價。”

編輯: 杜夢淵

責編: 樊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