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市岐黃暖 街演青春燃
來源:福建日報
五月的山城三明,夏意初顯。當暮色浸染街巷,分佈於各處的廣場正鋪展開另一幅城市圖景。一邊是“中醫夜市”的古法新韻,市民手持養生茶駐足理療攤位,逛街也能養生;另一邊,“青城合夥人”在舞臺上載歌載舞,青年學子以街舞、民謠演繹青春律動,歡呼聲浪與氤氳藥香匯成獨特的城市交響。
今年初以來,三明市三元區活用週末晚間黃金時段,創新打造“中醫夜市”義診模式與“青城合夥人”青年街頭公益演出活動,將中醫智慧與青年活力編織進街區肌理,爲市民構築起別具一格的健康文化空間,打造出兼具煙火氣與時尚感的城市夜宴。
當“煙火氣”遇上“養生局”
10日傍晚,華燈初上。恰逢週六,在三明市區北邊的萬達廣場,晚高峰人流正陸續到來。廣場前,“中醫夜市”充氣拱門後的兩列帳篷攤位,引來不少市民的圍觀。
晚7時,“夜市”正式開張。帳篷頂端懸掛的條幅,清晰標註出坐診醫生所屬單位與主治領域,市民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按需問診,各攤位前漸次排起長隊。
首先吸引年輕人目光的,是帳篷一端的藥膳攤位。經過諮詢溝通,市民小黃從醫生手中接過一小碗熱氣騰騰的健脾豬肚湯,和同伴一起美滋滋地品嚐起來。
“味道很不錯,原來藥也可以很好吃。”小黃分享着自己的體驗,她從前就對中醫文化很感興趣,時常與朋友上網搜索,自制各類養生茶飲。“養生也是年輕人關注的焦點,食療藥膳更符合我們的口味,官方主辦的活動權威性高,不虛此行。”
一旁的推拿按摩攤位,則被“久坐族”圍得水泄不通。“我是一名公司櫃檯職員,有腰疼的老毛病,剛颳了痧、做了鍼灸,感覺輕鬆不少。”完成治療後,市民鄧女士十分欣喜,對醫生連連道謝。
“平時上班,有些小毛病也沒空檢查,這個活動放在週末晚上辦,時間剛剛好,不僅舒緩筋骨,還了解了不少中醫小知識。下次要帶上親朋好友一起來體驗。”鄧女士說。
這也正是主辦活動的初衷。“現代人白天大多忙於工作,我們特地選擇週末晚間時段,提供錯峰診療。”三元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陳繼東介紹,“中醫夜市”模式旨在通過“時間錯位+場景融合”打破傳統醫療邊界,通過鍼灸刮痧、耳穴按摩等簡單有效的中醫療法,讓市民得以親身感受中醫魅力。現場還設置了藥材辨識、茶飲品鑑等互動形式,將中醫藥知識融入夜市場景,用新奇體驗拓寬認識渠道,爲市民瞭解、選擇中醫帶來更多可能。
感到新奇的,不只有前來體驗的市民。
三明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劉籤興是當晚夜市的“明星”,其攤位的長隊從開市一直排到結束。作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幫扶項目的一部分,劉籤興和同事於今年4月從北京來到三明。
“以前從沒接觸過這種形式,覺得很有新意,就早早報名前來義診。”劉籤興說,中醫診療與時辰相關,對醫生而言,夜市也爲觀察患者的晚間狀態提供難得機會。“這裡氣候潮溼,容易傷關節、傷脾胃,鍼灸治療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增加患者的獲得感、信任度,讓大家更加信服中醫藥的療效與魅力。”
“夜市當面就診,省去了預約掛號的複雜手續,效率提高不少。”三元區列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羅廣齡說,現場衆多對中醫藥感興趣的年輕人讓她感到十分意外,“希望通過種形式,能讓中醫藥文化深入年輕人心中”。
據統計,此次活動共有70餘名醫務人員爲羣衆提供健康服務,當天義診服務820餘人次。“‘中醫夜市’每月固定開辦1至2期,目前已開展3期活動,反響很好。我們將繼續完善中醫藥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讓‘中醫夜市’成爲一張亮眼名片。”陳繼東說。
在老街巷颳起“青春風”
同樣的夜色,卻有着不同的打開方式。11日黃昏,三明市區南端騰飛廣場的牌坊下,一羣身着白色制服的青年學子正彎腰調試設備,氣球和數塊印有“青城合夥人”標識的展板組合成一個簡易的舞臺,在夕陽的映照下泛着金光。
樂曲聲響,夜幕漸啓。青年以歌聲點燃了廣場的夜晚。曲目編排橫跨經典與流行,既有《夢醒時分》等傳唱數十年的金曲,又有《追光者》等青年熱捧的現代作品。隨着演出推進,現場觀衆不斷聚集,歡呼聲、掌聲與手機快門聲此起彼伏,將氣氛推向高潮。
這是由共青團三元區委聯合三明學院團委等單位共同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青城合夥人”。活動以每週1至2次的頻率,選擇三明城區活力街區、城市廣場等公共空間常態化開展,通過歌曲演唱、即興舞蹈、廣場舞帶操等多種藝術形式,爲市民呈現一場時尚、互動性強的街頭文化盛宴,同時爲城市文化活力提升注入青春動能。
“週五在萬達廣場看舞蹈,今天在這裡聽歌曲,我是一路追過來的粉絲。”大學生小林全程舉着手機錄像,一曲終了,他率先起身歡呼。作爲一名剛走出校園的職場新人,舞臺燈光映照下青春洋溢的表演,總讓他回想起校園時光。“生活不只有每天的奔波勞碌,這些街頭巷尾的表演,給了我溫暖和力量。”
受衆不只有年輕人。“晚飯後下樓散步,老遠就聽到了這裡的合唱。”居民曾大伯循聲而來,站在人羣外圍,隨着旋律輕輕打着拍子,不時跟着輕聲哼唱,“以前吃完晚飯就守着電視機看劇,現在跟着年輕人學唱歌舞蹈,生活‘潮’了不少。”
“幾次青城路演,讓我切身感受到音樂作爲橋樑的力量。”作爲一位“老合夥人”,三明學院學生戴言感受頗深,街演活動促進了學生羣體與社會的交流和接觸,既豐富了市民的文化娛樂體驗,也爲我們畢業後融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用年輕化的方式和語言去融入城市,這種雙向奔赴的成長是一份珍貴的體驗。”
據瞭解,自今年2月“青城合夥人”城市文化品牌活動啓動以來,目前已累計開展12期30場街頭演出活動,700餘名青年志願者通過駐唱街演、健身操教學等方式參與城市文化服務,服務線下羣衆1.3萬餘人次。
“引導大學生走進社區、爲市民提供文化服務,既給城市帶來了青春活力,也讓他們得以在實踐中成長,找到自己的價值。”共青團三元區委書記陳驍表示,將繼續豐富活動形式,鼓勵更多青年朋友參與到城市文化創建中來,讓更多市民與遊客感受到三明這座城市的青春魅力。(福建日報記者羅昱倫、通訊員劉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