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板塊火出圈,業績支撐股價飛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雷晨
在AI算力需求爆發與數據中心綠色轉型的雙重驅動下,液冷技術正從“小衆方案”躍升爲高成長賽道。
近期,液冷板塊內多隻股票強勢漲停,市場熱度持續攀升,成交量也呈現出明顯的放大態勢,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液冷概念(BK1138)年內累計漲幅高達69%,思泉新材、飛龍股份等龍頭股年內漲幅超250%,多隻個股頻現漲停潮。
隨着英偉達GB200液冷機櫃大規模商用及ASIC芯片加速滲透,分析機構ResearchNester預計,全球液冷市場規模或從2024年的30億美元激增至2030年的213億美元。
這場由技術迭代與業績兌現共同推動的資本盛宴,能否持續點燃投資者熱情?
板塊飆漲
今年以來,A股液冷板塊整體表現強勁,呈現顯著上漲趨勢。
記者調查獲悉,自7月下旬起,便有券商投顧在薦股交流羣中頻繁提示液冷領域的投資機會,將其定位爲“確定性較強的細分賽道”。
相關分析指出,該板塊的市場熱度已逐步傳導至企業基本面,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亦得到實質性支撐。
市場表現印證了這一判斷,液冷板塊8月以來持續走強。
以思泉新材爲例,東方財富數據顯示,其股價年內漲幅高達251.143%,近一月漲幅146.4%,市盈率194.24,總市值爲138億元。
作爲熱管理材料領域企業,思泉新材近三年業績持續攀升。7月31日,思泉新材發佈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方案預案。此次定增募資總額不超過4.66億元,主要用於越南散熱產品項目、液冷散熱研發中心、信息化系統建設等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同樣表現出色的還有飛龍股份,8月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飆升,本月累計漲幅超過90%,8月18日收盤價爲32.58元/股,實現9天5板。
今年6月,飛龍股份披露,公司獲得中國臺灣某全球知名電力電子與能源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及金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小量訂單通知,將爲其提供大功率數據中心專用電子水泵,終端用戶涵蓋國際領先雲服務提供商。
此外,海蘭信、科創新源、大元泵業、鼎通科技等多股今年的累計漲幅也均超過150%。截至18日收盤,大元泵業實現6天6板,金田股份創4天4板。
從板塊指數來看,東方財富數據顯示,液冷概念(BK1138)年初爲998.64點,截至8月18日收盤報1688.15點,累計上漲69%。這一漲幅不僅跑贏了同期大盤指數,也在衆多行業板塊中表現突出。
當下,液冷板塊的股價走勢整體呈現出穩步上升的態勢,不斷突破前期高點,成交額也持續保持在高位。
8月18日,英維克、中國長城、浪潮信息的成交額均超過70億元,中科曙光、利歐股份、領益智造、海蘭信等個股日成交額超40億元。
業績支撐
液冷並非新鮮概念。所謂液冷,就是利用液體作爲冷卻介質,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發熱部件(如CPU、GPU、電源等),將熱量傳遞到外部散熱系統,從而實現高效降溫的技術。
記者從業內獲悉,數據中心液冷降溫技術在過去五年裡異軍突起,憑藉可適配更高密度的機櫃場景應用和更爲綠色的能耗,成爲互聯網行業客戶的最優解。
以英偉達芯片爲例,其芯片的熱設計功耗(TDP)不斷攀升。機櫃方面,2024年英偉達發佈的GB200NVL36單機櫃功耗增加至72kW,集成72個GPU的NVL72單機櫃功耗則高達120kW,預計下一代VR200單機櫃功耗將達到180kW以上。
當前,行業對液冷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例如,在AI推理領域,以谷歌TPU爲代表的ASIC芯片具備不遜色於英偉達GPU的性能以及更低的功耗,有望對GPU實現替代。而這些ASIC芯片的應用同樣需要高效的液冷散熱方案來保障其穩定運行。
海外廠商如谷歌、AWS、Meta等均加快了AI ASIC佈局,並積極引入液冷技術方案。
譬如,谷歌在第三代TPU開始使用液冷方案,2025年發佈的第七代TPUIronwood最大可支持10MW級別液冷機櫃;AWS在2024年12月發佈Trainium2芯片,並宣佈新一代AI服務器將使用液冷方案。
記者瞭解到,近期漲幅領先的液冷個股並非單純的概念炒作,而是有着一定的業績支撐。
從已披露的半年報預告來看,多家液冷A股上市公司的業績預計大幅提升。
以飛榮達爲例,由於AI服務器散熱相關業務與重要客戶合作的推進,市場份額增加,公司預計2025年上半年營業收入顯著增長,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增長103.95%至123.69%。
同樣,鬆芝股份聚焦熱管理主業,升級迭代相關產品,2025年上半年主要業務板塊訂單飽和,國內外業務均實現平穩增長,預計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3.58%至86.49%。
中石科技受益於大客戶終端產品散熱材料需求用量增加,以及新興行業新產品快速迭代帶來的新散熱方案需求,預計2025年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85.01%至105.75%。
市場對A股液冷企業的估值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企業業績預期的提升,投資者對液冷企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相對看好,願意給予更高估值。
加速滲透
值得注意的是,推動液冷概念股業績上漲與資金追捧的核心邏輯,在於需求側的確定性爆發與政策和技術雙輪驅動下的行業景氣度驗證。
隨着AI大模型訓練對算力的需求激增,雲廠商持續加大數據中心建設投入。
2025年二季度,北美四大互聯網廠商資本開支總計958億美元,同比增長64%,持續保持高增態勢,並對後續季度以及全年展望樂觀,谷歌和Meta上調今年指引,亞馬遜表示二季度資本開支可代表下半年單季度資本開支水平。
銀河證券研報指出,數據中心對於冷卻系統的應用趨勢日趨明晰,從此前風冷爲主轉向以液冷爲主。
“該種趨勢從英偉達GB200機櫃的出貨量逐步提升便已經開始,英偉達GB200機櫃以其在CPU/GPU/Switch芯片上冷板式液冷的設計開啓了液冷新時代。此外,2025年3月發佈的GB300機架架構也採用冷板式液冷爲主。”其表示。
據TrendForce預計,2025年GB200/300將佔英偉達高階GPU出貨比例80%以上,這將極大地帶動液冷技術在市場中的應用。
而隨着ASIC機櫃方案逐步採用液冷以及國內廠商超節點方案的推出,中信建投分析師預計,液冷在ASIC市場以及國內市場的滲透也將快速提升,進一步打開市場空間。
除AI算力需求外,全球範圍內日益嚴格的能效監管政策,正成爲推動液冷技術普及的另一股關鍵力量。數據中心能耗問題日益突出,各國政府相繼出臺強制性PUE(電能使用效率)標準,迫使數據中心運營商尋求更高效的冷卻解決方案。
在中國,政策明確要求到2025年全國新建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PUE降到1.3以下,國家樞紐節點進一步降至1.25以下,綠色低碳等級需達到4A級以上。這些硬性指標使得傳統風冷系統難以達標,而液冷技術則可以將PUE指標降至1.2以下,符合國家對綠色數據中心的要求。
從市場空間來看,根據IDC發佈的數據,2025全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33.9億美元,與2024年相比增長42.6%。預計2025年至2029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約48%,202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約162億美元。
ResearchNester預測,全球液冷市場規模將從2024年的不足30億美元,增至2030年的21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超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