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期末了,這個學習中的大陷阱,大家提前避一避

期末快到了,跟娃鬥智鬥勇一學期,竟然有家長直接帶娃去了醫院?

是的, 這年頭,孩子學習不好都能掛號了。

前陣子“空間與數學學習困難”門診才衝上熱搜,就有醫院開了“視覺與學習困難”門診,專門“治療”孩子讀錯字、看錯題、看書暈、識字、記字困難等。

很多家長看到這,一方面會忍不住對號入座:對對對,我家娃也這樣, 接下來肯定是想:啥?這是病麼?這要去醫院麼?這不就是孩子沒用心、不努力,太粗心啊!

後臺類似留言很多⬇️

我看了這個報道後覺得還挺好的,這麼多年過去了,終於可以讓我們意識到,孩子粗心不是態度問題,而是能力不足。

(4年之前,我就寫了一篇關於粗心的文章 )

當然,粗心這個大陷阱,並不都需要到醫院才能解決,我今天倒是想趕在期末前,和大家好好聊聊粗心問題。

01

“粗心”的本質,是能力不足

粗心的本質就是能力不足,孩子遇到麻煩了,需要幫助(看門診也是求助的手段)。排查一下,粗心背後無非是這麼幾個根本原因:

1

追視能力不足

類似抄題讀題經常看錯行,漏掉關鍵信息導致理解錯誤,做題會漏掉一些,父母一定會覺得,這類粗心就是沒有認真在看,眼睛不知道看別的啥去了。

其實,孩子的“看不準”通常都是追視能力不足導致的。追視能力好的孩子,是可以一直沿着這樣的一條直線,一行一行地讀,是不會有錯行的情況發生的。

2

視覺運動協調能力弱

比如:“d寫成b”,寫字串行、出格、心裡想着2,結果寫了4等等,這類孩子就屬於視覺運動協調能力較弱,容易左右不分,就是咱們常說的“眼睛會了,手不會”。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自家娃簡直條條中槍了? 原來這不是“粗心”,不是孩 子 不認真,態度不好,而是孩子真的做不到啊! 那,怎麼辦?

02

練眼睛可以治粗心

針對看錯行,看錯題這類粗心,改善的第一步,就是練眼睛,加強雙眼追視、掃視和追蹤的能力。

追視,大家肯定不陌生了,孩子出生後家長買個紅球或者搖鈴,引導孩子眼睛盯着玩具移動,這就是在訓練追視。只是後來,我們默認孩子都會了,沒有繼續加強。

其實學齡前每一次親子閱讀和玩遊戲,都是很好的刺激孩子視覺、鍛鍊觀察力的機會。

方法1

讀繪本時用手指着繪本上的圖案,學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從整體到局部細細觀察,上面畫了什麼,有什麼關係,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到了上學後,自然知道,題目是要一行行看的,熟能生巧,眼睛也是如此。

方法2

上面這個方法拓展一下,學齡後照樣可以用。提示孩子,看課本或者做題的時候,用手指或者在同一行下面放一把尺,幫助眼睛更好地追視。

這就是提供孩子一個“補償策略”,雖然早期眼睛練得不夠好,但我有應對目前問題的錦囊妙計,這纔是真正在幫助孩子。

方法3

日常推薦玩舒爾特方塊遊戲,雖然是用來訓練注意力的方法,但也有助於審題。

在一張紙上畫出25個方格,任意寫1-25的數字。練習時,要求孩子用手指按1-25的順序,依次指出它們的位置,同時讀出聲,多調動五感,效果最好。

之前咱們推薦過的舒爾特方格機裡也有類似玩法,入過的可以再拿出來玩玩。

不要覺得這些小兒科了,學齡後孩子照樣可以玩起來,一方面作爲學習調劑,一方面也能改善粗心,何樂而不爲?

另外如果你們家有運動習慣的,引入一個球類運動也是非常好的,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對於追視都格外有幫助。

03

眼睛會了手不會,

多練就好了

那接下來還有一類“粗心”,就是寫錯字,寫反字的情況,這是因爲手和大腦都太生疏了,關鍵就是把它們之間的通道打開。

可以做這麼兩件事:

訓練孩子在動的過程中,用眼睛篩選信息;

讓孩子用眼睛接收信息後,用肢體正確表達出來。

比如幼小銜接和小學低年級,咱們都要帶着練跳繩的,那麼可以在孩子跳繩的過程中,每次伸出不同的手指,看孩子能否快速看到並且說出來。

還可以改變手指的位置,一會放頭頂,一會放身旁,繼續強化視覺能力。

這裡不得不提很多我們失傳的遊戲,比如跳房子、丟沙包、都是這類強化遊戲。

(之前寫過的系列遊戲回顧:,可以參考哦。)

對於學齡後的孩子,除了日常鍛鍊,咱們也需要提供一些“補償策略”。

應對左右不分:

使用手指來幫忙,比如總是粗心b和d的,引導孩子用左右手做出OK手勢,左手就是b,右手就是d,日常多用肢體幫助孩子強化這些記憶。

應對謄寫錯誤:

強化“檢查”習慣,謄寫時手-口-眼並用,謄寫完了要對一遍,每次對完在題目前面打個小勾,這樣檢查的時候看到沒有小勾,就要提醒自己再次檢查謄寫是否正確。

會了還做錯:

做題粗心,就是會做但常常錯了,我家應對的學習策略就是:讀完題目有了解題思路後,心裡就數一下需要幾個步驟完成,在草稿紙上就先把步驟數字1、2、3、4寫上,“強迫”自己接下來按照步驟進行。

04

審題錯誤不算粗心

最後還有一類審題錯誤,很容易被大家歸爲“粗心”,但我卻認爲不算的。

審題粗心,包括孩子不會做,尤其是低幼的孩子,就是閱讀理解水平不行。

大家輔導作業的時候發現這個問題,與其和他說,你仔細一點,不如帶着孩子大聲讀出題目。

一遍沒讀懂,讀兩遍,兩遍沒讀懂讀三遍,讀的過程中,如果孩子完全無法抓取關鍵信息,那麼家長就需要打樣,讓孩子看到我們是怎麼找到關鍵信息的(劃問題,問題幹裡的關鍵詞)。

這些方法說到底是閱讀策略,和粗心完全沒有關係。

我很早之前就寫過一篇舊文,所謂,本質就是閱讀能力不夠。那閱讀能力怎麼抓?不找捷徑就是最好的捷徑,堅持閱讀,積少成多。

儘管我沒有體驗過上海的門診,但我當年在紐約學早期兒童教育的時候就學過“學習困難”兒童的相關課程。

我記得當時問過教授,如果孩子早期啓蒙沒有做到位,後續在學習上就出現了很多問題,該怎麼辦?

教授說,還是這些啓蒙方式,但現在可能就是叫訓練方式,因爲孩子大了,我們需要讓他知道爲什麼現在要練這些,目的是什麼。

今天分享這些,希望大家能知道上面這些遊戲/活動的意義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就是在追刷題,或者談態度問題。

而對我來說更加寶貴的是,教授之後說的兩句話:

記住,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孩子深陷麻煩,這是能力不足;

解決當下的這個問題,不能只解決這個問題,要把之前缺失的彌補起來。

希望至少從今天開始不會再輕飄飄地說“孩子粗心”,而是真的願意去發現孩子到底哪裡遇到麻煩。

永遠站在孩子的身邊一起去打敗問題,而不要站在問題那邊打敗孩子。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昨天推薦了魚油,留言區裡太多大家真實服用後的好評反饋,看得我好開心。尤其下面這條留言,我真的太懂這個心情了。我們現在不僅全家三口,還有家裡老人也是長期吃魚油。

這個品牌的魚油是我當時瞭解到鄰國排放污水後研究了海洋走勢圖,鎖定了地區後找的品牌,然後還有機會去當地溯源了。

我很相信一句話,營養補充劑(保健品)是爲了補充日常缺乏的營養,但千萬不要吃進去的都是“額外的垃圾”。希望大家都身體健康,樸素但卻是最實在的祝福。

歡迎閱讀我的新書

解鎖思維模式,做個有能量的“自己”

搜索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