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笛:消失的鏡頭與綜藝的“黑紅”困境

姚笛,被綜藝刪除了。

早上10點,她發微博說,今晚6點不見不散。

晚上9點,《演員請就位3》延遲3小時才播出。

姚笛不僅熒幕沒了蹤影,就連演員名單也被悄悄除名。

姚笛會被刪除,一切並不意外。

昨晚,原定18:00播出的《演員請就位3》,並未準時上線。

這讓不少網友和觀衆,猜測節目或遭撤檔。

如果說節目真被“封禁”,它也不算太冤。

《演員請就位》系列,這些年來一直都是觀衆呼聲較高的綜藝,可這第三季的嘉賓陣容,着實讓人不敢恭維。

這裡面有在感情中出軌的渣男徐開騁,有以誇張造型著稱的“蛇精網紅”劉梓晨,還有帶着濃重“爹味”的楊子,當然不能忘了 12 年前那樁“週一見”事件的當事人姚笛。

網友們毫不留情地批評這簡直是“五毒俱全,問題藝人大團建”。

對於姚笛,觀衆的態度就像兩條平行線,截然不同。

有很多網友對當年的“週一見”事件記憶深刻,在他們看來,姚笛就是“劣跡藝人”,根本沒資格重新回到公衆的視野中來。

這些網友覺得,一個人的品德在演藝行業至關重要,姚笛當年破壞他人婚姻的行爲是不可饒恕的。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爲姚笛已經爲當初的錯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她那原本如日中天的演藝事業就這麼毀了。

如今應該辯證地看待她的復出,把藝德和私德分開來說。42 歲的姚笛,不管是顏值還是演技,都還在線,完全可以給她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

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節目播出在即,姚笛卻被臨時“刪除”了。

這一幕,着實讓人感到唏噓不已。或許是爲了“保全”整檔節目,姚笛只能無奈地成爲那個“犧牲品”。

對節目來說,從 46 爲藝人減到 45 位藝人,就像大海里少了一滴水,“未傷及分毫”。

但對姚笛而言,這就像是在她好不容易快癒合的傷口上又狠狠地劃了一刀,割到了“大動脈”。

她已經“消失”12 年了,這麼多年一直在爲重回銀幕努力着,這次本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節目也錄完了,宣傳也發出去了,可到最後卻功虧一簣。

姚笛被刪的消息傳出後,不少原本期待她表現的網友紛紛爲她打抱不平。

他們覺得,節目裡有問題的人那麼多,爲什麼偏偏被刪掉的是姚笛呢?

這背後的真相,殘酷得讓人有些難以接受。《演員請就位 3》還沒播出就已經火了起來,這裡面姚笛貢獻的熱度可不小。

按照原定的節目計劃,姚笛要是能拿到門票,被製作方看中的可能並不是她的演技,而是她身上那極具爭議的部分——當年家喻戶曉的“週一見”事件,那個被大衆貼上破壞他人婚姻的“小三”標籤。

當年,這件事被媒體報道出來後,文章當着衆人的面滑跪向馬伊琍道歉,在馬伊琍那句“且行且珍惜”的包容下,成功迴歸了家庭。

文章也明白大銀幕已經很難再接受他這樣有污點的藝人了,於是開始轉型幕後工作,當編劇、當導演,還向話劇圈發展。

雖然比不上從前的風光無限,但好歹還有自己的事業可以經營,算不上前途盡毀。

可姚笛的遭遇就截然不同了。憑藉《裸婚時代》,她可是收穫了超高的人氣,可這一切都隨着“週一見”事件的發酵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在網絡上,她成了人人喊打的對象;在現實裡,沒有導演願意找她拍戲。

這闊別銀幕的這些年,她只能偶爾接到一些網劇中的小配角,而且大多都無人問津。

她心裡怎麼會不明白製作方看中的是她身上的黑紅流量呢?可即便如此,爲了能復出,她還是甘願再次被推到大衆的審判席上,甘願成爲節目消費的話題。

只是,現實就像一堵堅硬的牆,再次把她狠狠擊倒。她所有在節目裡的鏡頭都被刪了個精光。

對於觀衆來說,接受姚笛被刪並不是什麼難事,但讓人難以接受的是,爲什麼只有姚笛被刪呢?

論道德缺失,《演員請就位 3》裡的其他幾位“黑紅”藝人,一點都不比姚笛差。

就說徐開騁吧,他在和張天愛戀愛期間,腳踏兩條船,劈腿古力娜扎。

那個所謂不公開的“戀愛合約”,不過是他用來維繫“單身”身份的幌子,方便他隨時去撩別的女孩子。

被背叛後的張天愛,傷心欲絕,瘦成了紙片人,在紅毯上和渣男偶遇的時候,難過到失控,只能背過身去偷偷抹眼淚。

還有劉梓晨,他可是整容屆的“蛇精鼻祖”。

爲了博流量,他沒有任何下限,竟然自曝大尺度不雅視頻。

他還自稱“八國混血”,組“蛇精整容”團,整天拜金炫富,行爲極其浮誇。

他的黑料多得數都數不清,人神共厭,甚至還曾被黑粉拉進草叢暴打一頓。

路人、網友對他那可都是生理性厭惡,有人甚至開玩笑說想把他當火箭發射到菲律賓去。

這麼看來,徐開騁、劉梓晨哪一個不比姚笛更讓人討厭呢?

在《演員請就位 3》裡,這種“五毒俱全”的現象讓人震驚。

可更讓人無奈的是,這裡面似乎流量就是正義。一檔原本應該專注演員表演專業度的綜藝,請來的卻不是那些潛心學習表演的演員。

網紅劉梓晨去飾演相柳,那表演看得章子怡直搖頭,忍不住發問:“那叫表演嗎?”

楊子去飾演西門慶,還追着導師章子怡一路“調戲”。

作爲節目組的資深導師,章子怡和吳鎮宇每天都得面對這些“辣眼睛”的戲路,說他們是“工傷”都不足以形容他們受到的傷害。

如今的娛樂環境下,快節奏、碎片化的娛樂方式就像潮水一般,機械地填塞着觀衆大大小小的屏幕。

在這不知不覺中,綜藝節目也開始了從“做快餐”到“做垃圾食品”的轉型。

那些充滿矛盾對立、牽扯情緒、容易引起罵戰的內容,開始輪番“上桌”。

就拿《再見愛人》來說,麥琳和李行亮先是因爲一場“燻雞事變”,讓全網的觀衆對麥琳恨得咬牙切齒。

李行亮在高速上開車,麥琳卻不依不饒,把他逼到情緒崩潰,兩人看似水火不容。

可一到民宿,兩人又光速和好,相擁而眠。

觀衆和網友爲這檔節目投入的“感情”,就這麼成了流量的犧牲品。

再往前看,旅綜《花少》裡,周雨彤成了黑紅流量擔當。

她在節目裡又蠢又壞,媚男厭女,引得全網激憤。

如今的《演員請就位 3》,似乎在營造黑紅流量這條路上,野心勃勃地想要成爲“巔峰之作”。

“垃圾食品”吃起來味道確實不錯,但一直吃下去,身體遲早會出問題。

“黑紅”的人物羣像,的確能博來不少流量,可這些有流量有熱度的內容,真的就是好東西嗎?

當人們的視野被這些奇奇怪怪、醜陋惡俗的負能量充斥,矛盾、憤怒、焦慮隨時隨地都可能爆發,整個網絡也會變得戾氣深重。

一個“審醜”的時代,正像一個無聲的惡魔,不知不覺中開始蠶食每個人的精神世界。

不知道這樣的娛樂亂象還會持續多久,而觀衆們又要在這樣的環境中忍受多久,才能等到真正有意義、高品質的綜藝節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