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最新數據出爐 資金積極流向實體經濟
中國商報(記者 王彤旭)5月14日,央行發佈2025年4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及2025年4月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量統計數據。數據顯示,廣義貨幣(M2)增速大幅回升,社會融資規模保持較高水平,信貸增速保持較快增長。
“M2和社融規模增速加快,意味着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資金正在積極流向實體經濟。”財經評論員張雪峰表示。
M2同比增速大幅擡升
央行數據顯示,4月末M2餘額約325萬億元,同比增長8.0%,保持較高水平。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約424萬億元,同比增長8.7%,增速均較3月末明顯加快。
民生證券研報顯示,4月M2同比增速大幅擡升,主要源自非銀存款貢獻。而非銀存款多增主要與股市回暖有關,背後是中央匯金發揮類“平準基金”作用、央行配套提供再貸款支持等“穩市場”政策發揮了積極成效。回溯過往,非銀存款顯著多增帶動M2增速回升的情況也多出現在資本市場上漲時期。
央行數據顯示,狹義貨幣(M1)餘額109.14萬億元,同比增長1.5%(前值爲1.6%);流通中貨幣(M0)餘額13.14萬億元,同比增長12%(前值爲11.5%)。
中國銀河證券研報顯示,M1增速小幅滑落主要受到企業預期走弱、房地產銷售下滑拖累。M0增速繼續上行,升至12%,M1的走弱主要來自活期存款的拖累。4月全球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顯著上升,這會影響企業的資本開支計劃。製造業PMI錄得49%,結束連續兩個月的擴張,重回收縮區間。
信貸增速保持較快增長
數據顯示,2025年前4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06萬億元,信貸增速保持較快增長。4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爲265.7萬億元,同比增長7.2%,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增速超8%。
“這說明信貸結構在優化,資金更多投向實體經濟,而不是簡單堆積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張雪峰說。
4月是傳統信貸小月,從單月來看,新增信貸280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少增4500億元。
對此,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4月信貸同比較大幅度少增,主要是因爲3月貸款季末衝量,規模達到歷史第二高水平,對4月新增貸款規模有一定透支效應。另外,1月至4月置換債大規模發行,4月還有較大規模城投平臺存量貸款被地方政府債所置換,繼續拉低新增企業中長期貸款規模。
分類來看,4月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6100億元,同比少增2500億元;居民貸款減少5216億元,同比少增50億元。
對於企業貸款的增長趨勢,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中美互相大幅下調關稅,外貿及相關的製造業活躍度將得到一定程度穩固,疊加降準降息落地,以及政策對於科技創新、支農支小、小微民企、資本市場、房地產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定向支持,對公領域的信貸景氣度有望延續。
針對居民貸款數據,溫彬表示,我國經濟政策的着力點仍在於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特別是服務消費的升級擴容。爲此,5月7日,央行新設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發放對象擴展至26家金融機構,激勵引導銀行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更好滿足羣衆消費升級的需求。
社融規模保持較高水平
4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1.16萬億元,同比多增約1.22萬億元,月末增速比上月提高了0.3個百分點。
從整體來看,今年財政支持力度大、發債節奏快,支持擴內需、寬信用,對社融形成有力支撐。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宏觀政策效果較好,財政政策力度加大、節奏前移是重要因素,與貨幣政策形成更強合力,推動經濟實現良好開局。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爲,下半年央行會繼續實施降息降準,而且後續央行還有可能恢復公開市場國債淨買入,替代降準向銀行體系注入長期流動性。綜合各類因素,下半年貨幣政策在“適度寬鬆”方向有充足空間,全年新增信貸、新增社融有望恢復一定規模的同比多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