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阻貶 去年砸164億美元 今年通膨恐衝破2%警戒線
書面資料首度揭露,去年全年央行爲抑制新臺幣匯率貶幅,全年淨賣匯金額達164.2億美元。路透
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今(13)日將赴立法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書面資料首度揭露,去年全年央行爲抑制新臺幣匯率貶幅,全年淨賣匯金額達164.2億美元,爲2018年公佈此一數據以來最大賣匯紀錄。
央行砸下重金,促使去年新臺幣對美元貶值6.24%,貶幅小於韓元的12.52%、日圓的10.28%及瑞士法郎的7.27%。
央行近年買賣匯概況
央行書面報告指出,今年1至2月CPI及核心CPI年增率分別爲2.12%、1.61%,通膨維持緩步回降趨勢,上漲主因爲食物類價格走升、房租調高、個人隨身用品價格及耐久性消費品價格上漲;央行預期今年CPI年增率續降,惟仍有上行風險。
央行示警,考量未來臺鐵票價及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影響,央行對今年CPI年增率預測值可能略上修至2%以上。意即,可能衝破通膨警戒線。
美國財政部預計4月發佈匯率政策報告,央行外匯局局長蔡烱民先前曾說,不論是2024年上半年、下半年或2024年全年,央行外匯調控都是偏向賣匯阻貶方向,對美國來說不是問題。
央行指出,去年全年央行累計淨賣匯164.2億美元,新臺幣對美元貶值6.24%,寫下央行2018年公佈此一數據以來最大水準。
央行表示,近年隨臺股市值走揚,外資持有臺股市值大幅上升,佔外匯存底比重由2016年的69%,上升至今年2月底的142%。面臨川普2.0不確定性挑戰,外資短期集中且大量進出,對我外匯市場穩定帶來挑戰。
央行指出,去年第4季市場預期川普當選美國總統機率上揚,川普新政策有利美國經濟成長,惟可能推升美國通膨,致美國公債殖利率與美元指數同步上揚,股市亦上漲,金融市場呈現「川普交易」樂觀行情,美元指數大幅上揚7.65%,主要貨幣對美元多呈貶值。在此期間,外資資金流向股市、支撐臺股上漲3.65%之際,選擇獲利了結部分持股,累計賣超臺股1,940億元,約60億美元,並淨匯出92億美元,在央行調節匯市下,新臺幣對美元貶值3.45%,貶幅遠小於其他貨幣,國內股匯市出現不同步現象。
今年以來至3月10日止,國內股匯市同步下跌,主要反映外資賣超臺股、臺股下跌2.5%,外資淨匯出98億美元, 致新臺幣對美元匯率貶值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