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重手打貶新臺幣 上市櫃半年報恐現「一種臺幣、三種價格」

按規定,上市櫃企業須在8月14日前公佈半年報,金融股財報則是8月底前出爐;對擁有龐大美元部位的出口商與壽險公司而言,新臺幣匯率的強弱,會直接影響財報表現。

以公股金控與旗下壽險公司來說,長期以來,財報的匯率評價,是以季底當天,臺灣銀行上午10時的即期匯價爲準,而今年6月30日,臺銀上午10時的即期匯價約在29.1元;大型民營壽險金控,一直以來都是用央行下午4時的收盤價,作爲美元部位的評價基準,6月30日的收盤價爲29.902元。

至於上市櫃科技廠商的匯率評價,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會計師表示,對未實現的美元應收帳款或美元部位,科技廠商沒有一體試用的標準,絕大多數是用下午4時收盤價,或臺灣銀行下午3時半的即期匯價,選用哪個時點須有合理性與一致性、且不能隨意變動,「兩者價格可能會有一點點落差,但正常情況下差異不大」。

換言之,今年半年報,匯價評價可能出現三種價格,臺銀上午10時即期匯價、下午3時半即期匯價,以及下午4時收盤價。

比較明顯的問題是,一樣是新臺幣兌美元匯率,民營金控與公股金控,半年報上將出現逾8角的落差;金融圈主管說,「平常很少有人會注意到,財報上會有這樣表達不一致的問題」,公股壽險與公股金控在匯價上明顯「吃虧」了。

匯銀主管說,假設兩家金融機構帳上有100億美元的部位,新臺幣匯率分別用29.1元與29.9元評價,會出現新臺幣80億元的差異。

今年會出現這樣的奇特現象,主要是適逢季底,央行考量出口廠商競爭力,在6月30日午後進場,直接把匯價從升值打到重貶,以29.902元報收,終場貶值7.22角、貶幅2.41%,寫24年來單日最大貶幅。

央行出手,確實對出口商的半年報行情有明顯助益,只是長期以來,習慣用臺銀上午10時匯率評價的公股壽險與金控,沒能享受到央行護盤的美意。

新臺幣匯率暴力升值,令出口廠商措手不及。今年上半年累計升值2.879元、漲幅9.62%,締造1987年以來、38年來的同期新高。匯銀主管說,若非央行頻頻進場,新臺幣匯率早已升破29元、重返28字頭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