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續9個月增持黃金 業內預測國際金價易漲難跌 全球央行增持黃金仍是大方向

財聯社8月7日訊 (記者 曹韻儀)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爲32922億美元,較6月末下降252億美元,降幅爲0.76%。對於外儲規模下降,業內分析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數大幅回升,導致外儲中非美元資產價格下跌。

此外,最新數據還顯示,中國央行連續9個月增持黃金,截至7月末,黃金儲備報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今日,現貨黃金短線突然上漲,一度站上3390美元/盎司。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指出,預計下半年央行或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出發,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適度減持美債。

美元指數反彈至外匯儲備下降 仍處於適度充裕水平

“2025年7月,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下降。” 國家外匯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有利於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受主要經濟體宏觀經濟數據、貨幣政策及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上漲,全球金融資產價格漲跌互現。

具體來看,匯率方面,基於對未來高通脹的預期以及表現尚佳的經濟數據,美聯儲再度推遲降息,美元指數上漲3.2%,重回100點,非美貨幣集體貶值,日元、歐元、英鎊兌美元分別下跌4.5%、3.2%、3.8%,由於外儲以美元計價,非美貨幣貶值減少了經匯率折算後的外匯儲備規模。

東方金誠首席經濟學家王青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受當月美國與多國達成貿易協議推動,7月末美元指數比6月末大幅回升3.39%,結束了此前連續5個月的下跌過程,這是我國7月外儲規模下降的主要原因。

“整體看,7月末我國外儲中的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很大程度上對衝了美元升值帶來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近一段時期以來外儲資產交易對外儲餘額變化的影響較小,外儲餘額變化主要受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兩個因素牽動。”王青指出。

資產價格方面,同樣受美聯儲降息推遲影響,以美元標價的已對衝全球債券指數下跌0.1%,對外儲形成拖累。在美國與各方關稅協議陸續落地、美股科技板塊財報亮眼等因素驅動下,美國股指創下新高,對外儲形成支撐。

溫彬指出,今年7月份,我國出口頂住外部壓力,通過優化產品結構、貿易伙伴多元化、拓展外貿新動能等方式實現了8%的超預期增長。國內經濟在財政、貨幣、產業、民生等政策支持下穩健運行。“國內宏觀經濟將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延續穩中向好態勢,爲國際收支保持整體平衡和外匯儲備規模保持基本穩定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央行連續9個月增持黃金 未來增持仍是大方向

8月7日午後,現貨黃金站上3390美元/盎司後小幅回落,截至發稿,COMEX黃金報3395.5美元/盎司。同日,央行數據顯示,7月末黃金儲備爲7396萬盎司,環比增加6萬盎司。有市場機構表示,官方黃金儲備連續第九個月增加,但增量連續第五個月處於低位,符合市場預期。

“5月以來國際經貿摩擦態勢有所降溫,避險需求弱化導致國際金價出現小幅調整,但仍處高位。7月央行繼續增持黃金,主要原因是美國新政府上臺後,全球政治、經濟形勢出現新變化,國際金價有可能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易漲難跌。”王青認爲。

瑞銀財富相關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央行購買黃金的步伐雖然有些放緩,但仍遠高於2010-2021年平均水平。“我們預計下半年央行需求形勢可望保持穩定,但將全年買盤預期從950-1,000噸下調至900-950噸。”

未來各國央行增持黃金的步伐仍將不停,根據世界黃金協會發布的《2025年全球央行黃金儲備調查》顯示,95%的受訪央行預計未來12個月內全球央行黃金儲備將進一步增加。43% 受訪者計劃在明年增加持倉,創下歷史新高。

王青指出,截至7月末我國官方國際資產儲備中黃金的佔比爲7.0%,明顯低於15%左右的全球平均水平。從優化國際儲備結構角度出發,未來需要持續增持黃金儲備,適度減持美債。

中信期貨7日研報指出,黃金中長期牛市趨勢不變,關稅路徑下的美國基本面延續放緩及降息週期的重啓帶來中期驅動,美元信用收縮構築長期牛市基石。

此前看空黃金的花旗也在近日調轉風向,將未來三個月的黃金價格預測從3300美元/盎司上調至3500美元/盎司,並將預期交易區間從每盎司 3100至3500美元調整爲3300至3600美元。而就在6月,花旗曾發佈報告,預計黃金價格在未來幾個季度內將跌破每盎司3000美元,並預測到2026年,金價甚至可能跌至每盎司2500至2700美元的水平。

不過,受美元走勢、地緣政治等短期因素影響,黃金價格會有起伏。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提示,金價並非只漲不跌,投資黃金同樣存在風險。投資理財要基於自己的投資經驗、投資能力和風險偏好,做好適合個人和家庭的資產配置,不要輕易追漲殺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