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今日發佈會劃重點:提升跨境資金流動效率、降低跨境貿易成本 解讀來了!
財聯社4月23日訊(記者 曹韻儀)近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今日,央行舉行新聞發佈會介紹《行動方案》有關情況,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政策工具箱,有效支持企業走出去。
根據今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的數據,3月份上海市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截至3月末,上海市轄內共有100家銀行報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信息,3月結算量29143億元,1-3月累計結算量83333億元。
在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蘇贇在回答財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在自由貿易賬戶方面已爲4.7萬多個客戶提供了便捷靈活的金融服務,累計辦理跨境收支總量近260萬億元,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多位業內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在對等關稅背景下,這個方案凸顯了本幣優先,防範外匯風險,確保金融安全、金融穩定,體現了強調人民幣跨境使用來爲國際貿易投融資保駕護航的政策導向。
對於後續政策,有專家認爲,目前金融監管總局還沒有針對銀團跨境轉讓的細則,預計後續會發文予以明確,比如允許集團內部的銀團轉讓,境內銀團份額轉給境外,資金流入等。
18舉措助力企業更好應對跨境業務中的風險和挑戰
整體來看《行動方案》,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陸磊表示,方案有利於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化水平,持續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更好服務金融強國建設。
對於方案的亮點,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指出,多項政策先行先試,爲在其他地區複製推廣提供“上海經驗”。例如試點通過再貼現窗口支持人民幣跨境貿易再融資,這項舉措已於2024年12月在上海正式啓動,可以緩解外貿企業投資以及盤活資產,鼓勵引導商業銀行進一步提升對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
央行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副主任蘇贇在回答財聯社記者提問時表示,在自由貿易賬戶方面已爲4.7萬多個客戶提供了便捷靈活的金融服務,累計辦理跨境收支總量近260萬億元,形成了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上海經驗。
蘇贇表示,便利外債管理方面,在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開展跨境貿易融資高水平開放試點,允許試點區域符合一定條件的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一定額度內,根據企業實際經營需要,自主借用外債。上海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均可在不超過等值10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切實解決初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助力企業發展和產業升級。
在便利融資租賃公司開展跨境資金融通方面,在此前政策基礎上,通過本次《行動方案》,以進一步放寬政策適用主體,進一步拓寬租金使用範圍。便利融資租賃公司含金融租賃公司在境內收取的外幣租金流轉使用用於符合規定的用途。
根據今日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發布的數據,3月份上海市銀行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量,截至3月末,上海市轄內共有100家銀行報送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信息,3月結算量29143億元,1-3月累計結算量83333億元。
此外,在優化業務流程方面,《行動方案》明確,支持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試點銀行在滬分行按新規定開展業務。建立試點銀行外匯業務盡職免責申述評議機制,支持銀行就涉嫌違規行爲進行申述,依託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開展評議,合理判定銀行“盡職盡責”情況,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
“近年來,我國大幅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擴大跨境投融資渠道,銀行、證券、保險、基金等外資金融機構加快進入中國市場,金融對外開放速度大大加快,不斷邁向更高水平。”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未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還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我國將持續吸引境外金融機構加快進入、深度參與。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財聯社記者表示,當前全球經濟聯繫日益緊密,企業“走出去”的需求不斷增加,跨境金融業務的重要性愈發凸顯。發佈該方案是爲了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跨境金融服務需求,支持企業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進一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發佈該方案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對跨境業務中的風險和挑戰,增強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韌性。”劉斌認爲。
“爲支持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服務,上海自貿區探索更高水平金融開放創新,符合新發展要求的跨境資金管理模式,上海總部將在風險有效隔離的基礎上實現跨境資金自由收付,擴展自由貿易賬戶,支持離岸經貿功能,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蘇贇表示。
“在對等關稅背景下,這個方案凸顯了本幣優先,防範外匯風險,確保金融安全、金融穩定,體現了強調人民幣跨境使用來爲國際貿易投融資保駕護航的政策導向。”跨境金融研究諮詢機構上海昉長信息發展公司創始人王志毅對財聯社記者表示。
產品創新支持企業“走出去” 後續將突出更多外債政策細節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石琳認爲,相較以往政策側重“通道建設”或“合規管理”,《行動方案》更突出系統性、針對性和創新性。首先,該政策強調提升系統化支持能力,從資金池優化到CIPS跨境人民幣網絡,從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數字人民幣國際橋,逐步形成多層次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同時,《行動方案》力圖在政策、工具、平臺和風控等多維度,爲“走出去”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全要素”式金融支持體系。
此次方案的一大創新點之一在於支持銀行基於境外機構自由貿易賬戶開發存款產品,允許非居民外幣存款利率參考國際慣例進行市場化定價。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支持在滬數字人民幣運營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探索創新特色場景。
此外,《行動方案》提出,提升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功能和全球網絡覆蓋。推動更多銀行加入CIPS,持續擴大CIPS網絡覆蓋範圍。
財聯社記者從CIPS瞭解到,截至2024年12月底,CIPS系統有直接參與者(直參)168家,間接參與者(間參)1461家,合計覆蓋全球119個國家和地區。隨着參與者類型更加多元、分佈區域更加廣泛,CIPS已形成以中資銀行和清算行爲骨幹網、系統性重要外資銀行相互支撐的全球網絡體系。
王志毅表示,《行動方案》中有多處提及人民幣,涵蓋了人民幣的結算、清算、融資和計價職能,同時強調防範外匯風險,確保金融安全、金融穩定,體現了優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爲國際貿易投融資保駕護航的政策導向。
此次《行動方案》中提及,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在金融監管總局認可的機構開展銀團貸款份額跨境轉讓試點,優化外債登記管理和跨境擔保流程,更好滿足境內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存在的銀團貸款需求。
王志毅認爲,監管後續會針對這一領域發文細化規定。“銀團貸款份額跨境轉讓主要涉及金融監管總局和國家外匯局跨境資產轉讓的相關政策。目前,監管還沒有針對銀團跨境轉讓的細則,預計後續會予以明確。”其同時預計,後續會有涉及外債相關的政策細節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