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等印發行動方案,18條重磅舉措提升上海跨境金融服務能級
4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國家外匯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進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務便利化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着眼於更好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特殊作用,支持各類主體更加安全、便捷、高效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
《行動方案》從提高跨境結算效率、優化匯率避險服務、強化融資服務、加強保險保障、完善綜合金融服務等五方面提出18條重點舉措,對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市人民政府表示,下一步將會同相關部門推動《行動方案》各項舉措落實落地,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不斷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提高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
《行動方案》旨在通過深化金融制度型開放,強化金融對“走出去”企業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能力,形成更加適配外向型經濟的金融體系,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近期,受美國“對等關稅”政策影響,人民幣匯率的表現備受關注。從近期市場表現看,人民幣匯率呈現雙向波動加大態勢,先是因關稅衝擊和市場預期變化而大幅貶值,但隨後因美元指數走弱等因素有所回升,呈現出先貶後升的態勢。
《行動方案》在優化匯率避險服務方面舉措頗多。在優化匯率避險服務,提高外匯風險管理與應對能力方面提出,開發多樣化的匯率避險產品和服務。
例如,支持外匯交易中心爲自貿試驗區人民幣外匯交易提供交易設施服務,完善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幣外匯交易服務。吸引更多企業參與外匯交易中心“銀企外匯交易服務平臺”,鼓勵更多銀行接入平臺直接報價,便利各類企業開展外匯業務。鼓勵銀行積極拓展匯率避險“首辦戶”企業,推動企業增強匯率避險意識,降低企業匯率避險成本。支持銀行加大匯率避險產品開發力度,豐富人民幣對外匯普通美式期權、歐式期權、亞式期權及其組合產品,不斷增加境內市場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種類。
此外,《行動方案》明確,優化外匯業務管理模式和展業流程。支持銀行落實外匯展業管理辦法,實施外匯業務流程優化和系統再造,對企業進行外匯合規風險等級分級並提供差異化、便利化金融服務。支持中國銀行、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花旗銀行(中國)有限公司等試點銀行在滬分行按新規定開展業務,支持更多在滬銀行參與。建立試點銀行外匯業務盡職免責申述評議機制,支持銀行就涉嫌違規行爲進行申述,依託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開展評議,合理判定銀行“盡職盡責”情況,提升跨境金融服務質效。
在推動金融機構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方面,《行動方案》鼓勵銀行開展對個人與企業的數字身份跨境認證和電子識別,穩步擴大跨境收付業務中的數字化服務覆蓋面。支持金融機構利用區塊鏈技術等優化對客戶電子單證、電子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審覈,提升“精準畫像”能力,提升對“走出去”企業跨境金融服務質量。支持在滬數字人民幣運營試點銀行積極參與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探索創新特色場景。支持外匯交易中心爲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提供外匯流動性管理及兌換服務。
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
《行動方案》在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力舉措,爲企業全球投融資提供支持。
近年來,通過內保外貸支持企業“走出去”,解決企業境外融資難題、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外保內貸爲境內外商投資企業提供了利用境外資金和信用資源融資的途徑。
《行動方案》明確,支持銀行在風險可控前提下,根據商業合理原則,通過“境外直貸”“內保外貸”“外保內貸”等形式滿足跨國公司境內外成員單位的融資需求。支持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開展“外保內貸”業務,歸集境外成員單位資金併爲其提供融資支持,便利企業集團境內外成員單位統籌開展境內外融資,降低融資成本。完善“玉蘭債”發展監管制度,進一步豐富代理付息兌付、公司行爲處理等增值服務。
在拓展境內外雙向融資渠道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支持具備條件的銀行參照國際慣例,探索研究在上海自貿試驗區爲“走出去”企業提供非居民併購貸款服務,貸款金額不高於併購交易價款80%,貸款期限不超過10年。
《行動方案》還提出,完善綜合金融服務,提升全球配置能力。比如,提升全球資產管理便利化程度。支持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QDLP)試點企業在符合規定前提下合理提升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允許認購境內低風險等級(R2及以下)的貨幣基金、現金管理類理財、定期存款等短期現金管理產品,根據境外主基金開放特點認購境外現金管理產品。支持QDLP試點企業完成境內資金募集、基金設立後,按照境外主基金需求分批匯兌出境。支持拓展QDLP募資來源,探索募集本幣、外幣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