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創設貨幣政策新工具 5000億元支持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

5月9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於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有關事宜的通知》,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長使用期限不超過3年。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採訪時指出,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有助於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養老領域的支持,更好發展養老金融,服務廣大居民。

另有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項新政策工具將激發服務消費和養老市場活力。

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

人民銀行表示,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額度5000億元,年利率1.5%,期限1年,可展期2次,最長使用期限不超過3年。發放對象包括國家開發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等21家全國性金融機構和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等5家屬於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城市商業銀行(以下簡稱26家金融機構)。政策執行至2027年末。

26家金融機構根據經營主體申請,按照風險自擔的原則,自主決策是否發放貸款及貸款發放條件。對於符合政策支持領域的貸款,26家金融機構可按照貸款本金的100%,按季向中國人民銀行申請再貸款,並對報送貸款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中國人民銀行根據金融機構報送的申請,按照相關政策規定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加強事後覈查和監督管理。

央行指出,此舉背景爲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擴大服務消費供給、提振服務消費需求,持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會議強調,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設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科技創新、擴大消費、穩定外貿等。要提高中低收入羣體收入,大力發展服務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儘快清理消費領域限制性措施,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

5月7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披露,要設立5000億元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當前,我國經濟政策的着力點在於擴大國內需求,大力提振消費,其中服務消費是消費升級擴容的重要着力點。爲提升和改善服務消費供給,人民銀行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工具,激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住宿餐飲、文體娛樂、教育等服務消費重點領域和養老產業的金融支持,並與財政及其他行業政策協同配合,更好地滿足羣衆消費升級的需求。這項工具也是人民銀行支持提振消費的一項創新舉措。

新政策工具將激發服務消費和養老市場活力

婁飛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設立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是落實中央政治局會議決策部署的具體體現,有助於引導金融機構更好地支持提振消費,穩定和擴大內需,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同時,也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養老領域的支持,更好地發展養老金融,服務廣大居民。

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項新政策工具將激發服務消費和養老市場活力。一方面,可進一步激發國內服務消費潛力,促進擴大服務消費供給、提振服務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可支持養老產業發展,也有利於完善養老保障,在更長期限中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新政策工具是對前期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的擴容和升級。2022年4月,人民銀行設立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額度400億元,先期以試點方式開展,後拓展至全國。

分析人士指出,新政策工具額度更大,支持領域更廣,利率更低,在全國範圍內均適用,是對普惠養老專項再貸款政策的擴容升級,體現了貨幣政策對消費、養老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記者注意到,2024年底,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8年,養老金融體系基本建立,養老金融產品和業態逐步豐富,養老金融意識普遍形成,養老金融供給水平有效提升,人民福祉得到有效增進。到2035年,各類養老金融政策效果充分顯現,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加精準高效、養老資金投資管理更加成熟穩健,基本實現中國特色金融和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莫干山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沈建光此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將“服務消費與養老再貸款”納入政策工具箱,這既是對“超常規逆週期調節”的深化,更是應對外部衝擊的主動佈局。

對於提振消費的政策,他認爲還有增量空間。一方面,服務消費潛力有待進一步激發。據估算,2023年中美兩國服務消費佔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相差較大。中國服務消費佔GDP比重僅爲17.9%,遠低於美國的45.8%。從消費結構來看,這一差距同樣明顯,2024年中國服務消費佔整體消費的46.1%,而美國服務消費的佔比高達68.5%。相較於商品消費,服務消費不易透支未來消費能力,也有利於吸納更多就業崗位。進一步加力擴圍“以舊換新”政策,可以考慮推廣至服務業,發揮服務消費潛力。

另一方面,養老保障仍有改善空間。當前中國城鄉居民在養老、醫療、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內部差距較大,這些公共服務上的差異也阻礙了消費增長(尤其是農村消費)。若加快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以此帶動縮小農村居民與城鎮職工、公務人員在醫療、教育、養老、住房等公共服務上的差距,農村居民的消費潛力將會進一步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