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着力多元治沙 構築“綠富同興”新圖景
中國財富網訊 荒漠化被稱爲“地球癌症”,是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大生態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把防沙治沙作爲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務,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生態工程。經過4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在防沙治沙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並探索出一條生態保護修復與民生改善相結合的荒漠化防治道路,爲全球荒漠化治理貢獻了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2024年11月,隨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285公里的空白區鎖邊任務圓滿完成,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了全面鎖邊“合龍”,這是我國積極推進荒漠化防治的又一生動縮影。
在此次空白區鎖邊任務中,新疆和田地區的任務量最大。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的皮山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等地共需完成220公里的阻沙防護帶建設。爲此,和田地區堅持“政府引導、全民參與、主體多元、產業可持續”原則,整合多方資源,動員羣衆、企業等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科學治沙。
在這一過程中,大型央企也積極參與和田地區鎖邊任務及防沙治沙工作,發揮自身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服務國家重大戰略。
在和田地區民豐縣,當地攜手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鐵建”)全資子公司中鐵建發展集團,打造了“工程固沙+生物治沙+光伏治沙”的融合模式。
作爲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國鐵建近年來持續探索推動生態修復與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開發等融合發展。中國鐵建黨委書記、董事長戴和根表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中國鐵建破冰突圍的必由之路。”
在和田地區民豐縣鎖邊任務中,中鐵建發展集團承擔了35公里、13萬畝土地的固沙鎖邊項目。這是中國鐵建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又一成果,也是企業持續優化產業佈局、推進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鐵建發展集團民豐新能源治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於碩表示,民豐縣固沙鎖邊項目基於當地的自然條件,採取了“阻沙先行、固沙爲主、固阻結合”的思路,設置了150米寬的綜合防護帶。而隨着2024年11月塔克拉瑪干沙漠綠色阻沙防護帶全面鎖邊“合龍”,中鐵建發展集團在民豐縣沙漠邊緣還將繼續開發6.3萬畝土地,用於發展特色沙產業,種植能夠適應沙漠環境的經濟作物,如苜蓿、梭梭,以及大芸(荒漠肉蓯蓉)、甘草、杜仲等中草藥,助力當地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據於碩介紹,未來,中國鐵建還計劃與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地理研究所、新疆農業大學等機構聯合建設科研基地,培養更多適合沙漠種植、具有一定經濟價值的作物。
同時,和田地區的光伏資源優勢也十分突出。目前,在皮山縣、策勒縣、于田縣、民豐縣等沙漠鎖邊重點地區,包括中鐵建發展集團、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中國中煤、華潤新能源、中國電建中南院等在內的一衆企業也在積極建設光伏項目,探索光伏產業與生態治理的有機結合,帶動鄉村振興。
生態文明、綠色環保,是新時代中國的鮮明底色。接下來,和田地區還將進一步融合光伏治沙、生物治沙、特色沙產業,鞏固提升“鎖邊”成效,加快織密織厚綠色防護網,並依託卓有成效的央地合作走出一條“綠富同興”的生態實踐之路。
【製作團隊】
策劃:祝磊
撰稿:黃巍
拍攝/製作:趙智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