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公司轉型求變:調將換帥、資本加碼,競速搶佔銀髮經濟賽道
專爲保險業 打造的垂直新媒體平臺
調將換帥、增資、引戰投方,養老保險公司今年以來動作頻頻。據藍鯨新聞梳理,養老保險公司中,6家公司在年內進行董事長或總裁變動,還有4家公司推進增資,以提升資本實力。“聚焦主業”以及銀髮經濟機遇之下,行業身處轉型過渡期,短期陣痛難避,但更多的是養老保險公司尋求賽道突圍,搶佔市場的期待。
作者|藍鯨新聞 石雨
轉型動態:6家機構調將換帥、排隊增資引戰
“求變”,是養老保險公司當前的關鍵詞。一方面,聚焦人事佈局,多家公司近期調將換帥。
國壽養老近日公告,經公司董事會決議,並經監管覈准,公司任命餘賢羣爲公司總裁。選任背後,據稱是基於餘賢羣豐富的保險行業管理經驗和深厚的戰略規劃能力。加入國壽養老之前,他曾任國壽財險的黨委副書記、副總裁及董事會秘書,還曾擔任中國人壽戰略規劃總監。
而在不久前的7月23日,藍鯨新聞記者獲悉,原渤海銀行副行長靳超辭職後或轉戰平安養老險,擬任總經理一職。靳超曾在工商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任職多年,其“轉場”動作,給平安養老的業務轉型帶來想象空間。
7月12日,新華養老公告稱,金融監管總局已覈准李文峰擔任公司董事長的任職資格。“80後”李文峰曾在中投公司、匯金公司等金融機構任職,2023年12月,李文峰被聘任爲新華保險總裁助理、執行委員會委員,其任職資格在今年2月獲批。
恆安標準養老則在今年5月完成總經理選任,現年51歲的浦鵬舉由副總經理升任,其自2021年4月出任恆安標準養老副總經理、首席市場官,分管市場發展部、個人養老金業務部、受託管理部和營運部。
此外,今年2月、4月,泰康養老、人保養老董事長任職人選也分別調整,泰康集團創始人陳東昇出任泰康養老董事長,人保集團副總裁才智偉兼任人保養老董事長一職。
對於高管調整節奏加快的情況,業內人士提出,和企業面臨集體轉型有關,也是養老金融機遇下的市場化響應,此外,“養老保險公司的調將換帥,還與集團佈局相關,多家公司是其所在保險集團整體性的人員調整。”
從“調兵遣將”的路徑來看,戰略眼光及從業經驗是關鍵。如恆安標準養老對於新任總經理浦鵬舉評價稱,其在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等方面,不僅具備深入的政策研究背景,而且在跨金融行業的知識和經驗也極爲豐富,尤其在市場運作和養老金運營方面實踐經驗豐富。
另一重值得關注的變化趨勢,還在於養老保險公司接連增資、引戰,以提升資本實力。
2023年剛剛獲批完成10億元增資的泰康養老,又在今年7月初獲批增資20億元,增資後註冊資本提升至90億元。
5月,中國太平公告,比利時富傑集團擬以10.75億元向太平養老增資,增資完成後,富傑集團將持有太平養老約10%的股權,中國太平持股比例將降至約90%。國民養老在今年6月官宣,以增資方式引入外方戰略投資者安聯。
引國際保險巨頭戰略投資入局,兩家公司所謀求的,除了增資以提升資本實力,還有富傑集團和安聯在養老金產品設計、資產配置、養老保障服務等方面的經驗。
此外,恆安標準養老在今年初完成增資,相關負責人曾向藍鯨新聞表示,增資有效增強公司資本實力,支持公司在產品開發、銷售渠道拓展、數字化運營能力和投研能力建設等方面持續加大投入。
夯實內功:聚焦第二三支柱探索差異化佈局
透視養老保險公司高管調整、增資引戰的背後,是行業性的轉型調整。
2023年末,金融監管總局對9家養老保險機構及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發《養老保險公司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下稱《暫行辦法》),強調聚焦養老主業,對專業養老保險機構經營範圍進行進一步明確和約束。
在《暫行辦法》落地時,曾有保險業內人士向藍鯨新聞指出,一些養老保險公司確實存在業務偏離“養老“屬性的問題,企業因缺乏資本金、品牌實力而競爭力有限, “養老”業務的專業性也未能形成優勢,因此佈局短期健康險等業務以提升規模。新規執行爲行業提供了三年過渡期,養老保險公司需抓緊窗口期完成轉型,全面重塑發展定位和業務結構。
與此同時,老齡化形勢加劇的背景下,養老金融有更多的期待與機遇,作爲名中帶有“養老”的專業保險機構,養老險公司也在積極而動,搶佔賽道。
“從監管要求、業務發展、產品創新的角度來看,均對養老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和經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業內人士評價道。
轉型難免陣痛,對於此前非養老屬性業務佔比較高的養老保險公司而言,所面臨的不僅是短期營收收縮的難題,還需迅速調整業務結構,豐富產品庫,這又對其專業能力提升提出要求。與此同時,低利率時代下,資產端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養老保險公司雖然面臨業務類型調整、短期營業收入下降等挑戰,但也得到了夯實內功、走專業化發展道路的良好契機”,一家養老保險公司董事長如是說道。目前,多家養老保險公司均談及進一步對服務能力、科技水平、投資水平提升等方面的加碼。
談及進一步的業務佈局,除在第一支柱,具有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管資格的險企繼續積極參與外,圍繞第二、三支柱的佈局成爲養老保險公司差異化競逐的“主戰場”。
國壽養老在上半年工作會議中定調“鞏固年金業務頭雁地位,保持商業養老金業務勇立潮頭的態勢,挖掘基本養老金業務新增長點”;平安養老險董事長甘爲民提出要“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泰康養老總裁薛振斌近日提出,泰康養老在二支柱年金受託管理,三支柱個人養老金、長期保障類商業保險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經驗。目前,泰康養老也正在籌備商業養老金;恆安標準養老向藍鯨新聞記者表示,將持續推進現有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積極爭取個人養老金業務資格。
養老金融正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和快速發展期,業內人士提出,在市場機遇和監管推動下,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公司均蘊含巨大的機遇。“蛋糕很大,需要養老保險公司尋準賽道與模式,提升管理、風控、投資、經營、服務能力,聚焦養老主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助力養老保障體系的構建。”
獨家稿件,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內容聯絡:13161413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