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代表——增加技能人才供給
來源:經濟日報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增加製造業、服務業緊缺技能人才供給。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三都水族自治縣縣長楊凱表示,多舉措開展勞動技能培訓,讓更多羣衆掌握一技之長,對增加羣衆收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意義重大。
三都水族自治縣是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有農村勞動力18.72萬人。近年來,該縣依託“水鄉技工”職業技能綜合培訓基地,廣泛開展技能培訓,有效提升羣衆就業競爭力,確保脫貧羣衆不返貧。
楊凱代表告訴記者,三都水族自治縣結合企業用工需求,採取“企業點單、政府培訓”方式開展“訂單式”技能培訓,有針對性地組織焊工、叉車司機等進行培訓,促進羣衆在家門口就業增收。去年以來,該縣共有500餘人實現在縣內企業就業。
“此外,基於勞務輸出人數衆多的情況,三都水族自治縣開展‘定崗式’技能培訓。”楊凱代表說,該縣依託2個駐外“穩崗中心”,持續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對外出務工羣衆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脫貧羣衆的就業競爭力。2024年以來,當地通過培訓“點對點”輸出勞動力1500餘人到省外就業,不少羣衆的月收入較培訓之前增加1500元到2000元。
“我們推動打造‘三都水族馬尾繡娘’省級區域公用勞務品牌,依託文化產業優勢與全縣3萬餘名繡孃的技能人才優勢,開展‘定向式’技能培訓,提高繡娘們的手工技藝,帶動巾幗巧手繡出致富路。”楊凱代表告訴記者,2024年以來,該縣開展了馬尾繡培訓,共培訓學員1443人次,帶動5000餘名繡娘就業,讓“指尖技藝”轉化爲“指尖經濟”。
楊凱代表表示,三都水族自治縣將持續加強羣衆就業技能培訓,根據市場需要動態調整培訓內容和方式,提高羣衆就業能力,讓更多羣衆從“有就業”向“就好業”轉變,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