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丁元爆料: 聯電真正創辦人是四位 並非曹興誠一人
前工研院院長史欽泰《十里天下》新書今日舉行發表會,會中與史欽泰交情甚深的前華邦電第一任總經理楊丁元(改名爲楊秉和)在致詞時爆料,聯電真正的創辦人是方賢齊、胡定華、章清駒及史欽泰,並不是外界稱只有一位創辦人(指曹興誠)。
他盛讚史欽泰爲臺灣半導體產業做出四大關鍵貢獻,更感謝他願意把這段歷史寫下來,希望他身體健康、繼續爲臺灣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楊丁元開場便笑說:「我非常榮幸能夠在這裡發言。」他回憶兩人長達數十年的情誼,從臺大時期、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共事經歷,再到攜手推動臺灣電子產業的年代,都留下深厚的連結。他也提到,兩家人情同親友,「她的太太介紹我太太,我是她婚禮的伴郎,她太太是伴娘,我們的小孩互稱乾爸乾媽,感情非常深厚。」
他特別高興史欽泰院長願意撰寫自傳,「他終於把自己對臺灣積體電路產業的貢獻,用文字完整留下來。」雖然書中沒有自我誇耀,但從字裡行間仍能看出他對產業的堅持與奉獻。
他接着以「3+1基礎計劃」的概念,歸納史欽泰對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四大關鍵貢獻:
一是RCA技術移轉與自辦工廠建立。
楊丁元指出,第一階段是從RCA技術移轉開始,經過一年多的受訓回臺建立工廠,這是臺灣電子產業的起點。他提到一段鮮爲人知的故事:「當時工廠剛蓋好、要裝機器時,全體工程師都在擦地板。這代表那個年代我們『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精神。」在短短兩年內,團隊從30多人擴充至數百人,「有一年訓練了600人,其中300人移入體系,支撐起整個電子署四分工廠。」
他強調,這是臺灣進入高科技產業的里程碑,從技術到生產都在快速建立中。
二是聯電的成立與推動。第二階段是「聯電移轉」,也就是聯華電子的創立。他特別強調:「聯電沒有單一創辦人。」他點名真正的創始推動者應是方賢齊(工研院院長)、胡定華、章清駒與史欽泰等人,「外界若說只有一位創辦人,那是不正確的。」院長指出,年電的成功代表臺灣PC產業正式邁入新階段,是國內高科技從「政府計劃」走向「企業經營」的重要轉折點。
三、TSMC與VLSI計劃的誕生
第三階段是VLSI(超大型積體電路)計劃的成果轉化,也就是TSMC的成立。楊丁元認爲,這一階段開創「專業代工(Foundry)」的新經營模式,奠定臺灣在全球ICT產業的核心地位。他說:「臺灣的ICT創業有兩大關鍵,一個是主機板產業,一個是專業代工。這兩者共同把臺灣推向世界舞臺。」
四、(+1)華邦的誕生—自辦工廠的延續
楊丁元笑說,所謂「+1」,指的就是華邦電子。當時自辦工廠陷入困境,院長親自出面協調,將兩、三百位技術人員與作業員帶出成立華邦,讓原有團隊有了新出路。「這不只是產業轉型,更是責任的完成。從創立自辦工廠,到讓他們有新的歸宿,我認爲這纔是真正的3+1。」
他特別感謝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無論在當時的聯電或後來的整體規畫上,都提供了關鍵推動力量。
最後楊丁元以誠摯的語氣祝福史欽泰:「謝謝老史,謝謝你願意把這段歷史寫下來,也祝你身體健康,繼續爲臺灣產業做出更大的貢獻。」全場報以熱烈掌聲。
前華邦電第一任總經理楊丁元在致詞時爆料,聯電真正的創辦人是方賢齊、胡定華、章清駒及史欽泰,並不是外界稱只有一位創辦人(指曹興誠)。記者潘俊宏/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