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製衣業求變:從創意孵化到大模型加持

紡織服裝產業是廣州萬億時尚產業集羣核心組成,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背景下,這一產業嘗試擺脫過去“低附加值”、“以量取勝”的標籤。

5月19日,2025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週開幕式暨2025現代紡織服裝產業人才培育大會在廣州舉辦,華南農業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職業技術學院等29所專業院校均有參與。

數據顯示,自2006年舉辦首屆以來,該活動累計吸引國內外55所高校參與,爲產業輸送專業人才超20萬名,鏈接紡織服裝企業超20萬家,促成產學研合作項目超1000項,間接帶動產值增長超百億元。

從人才輸送到創意孵化,廣州正努力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設計價值。

作爲全國四大服裝製造產業集羣之一,廣州的紡織服裝產業歷史悠久且規模龐大,以批發流通的專業市場見長,具備產業鏈基礎。

海珠區是廣州紡織工業的重鎮。“全球紡織看華南,華南紡織看中大”,根據海珠區官方表述,區內的中大商圈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紡織面輔料專業市場商圈、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最重要的產業資源配置中心”。在康樂、鷺江等城中村低廉的成本和寬鬆的管控方式下,布匹市場和服裝作坊加工集羣在此處衍生。

儘管如此,在高附加值的品牌、設計環節廣州仍缺乏話語權。從廣義上來看,紡織服裝產業鏈包含研發設計、加工生產、市場營銷三個主要環節。廣州此前專注於中游,但這一勞動密集型環節存在附加值低、環境污染等問題。而基於城中村形成的紡織商圈也給城市帶來交通擁堵、亂搭亂建、人口過密、經營無序等問題。

“過去依賴低成本、規模取勝的模式已無法滿足廣州的需求,廣州製衣產業需要向着價值鏈和產業鏈的更高層次延伸。”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陳韶通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表示,在設計研發環節,要培育和發展更多品牌,既要符合時尚潮流,也要更便捷地運用各種功能性面料,“重視設計價值、加強品牌營銷。”

在進軍時尚都市的目標下,廣州提出“振興紡織服裝產業”,從市層面將服裝產業納入了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和構建“鏈長制”有關時尚產業鏈的任務。當前,廣州時尚產業集羣規模接近1萬億元。《廣州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廣州要做強時尚消費,打造“服飾+美妝+珠寶+箱包”全時尚消費鏈條。

這對本土衍生更多引領行業的原創品牌提出了要求。中國(廣東)大學生時裝週也從最初的畢業作品展演,延伸出涵蓋趨勢發佈、設計競賽、產業對接的多元生態,鏈接院校教育與企業需求。5月19日,6家面料廠商和12家院校完成了產學研合作意向簽約,包括華帛社與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廣東白雲學院簽約,燈光針織與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廣州新華學院簽約。

廣州另一製衣大區增城區也在《增城區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扶持辦法》提出,重點在智能製造、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品牌建設、公共平臺、文化創意等產業鏈各環節創新發展。該政策同時提及,紡織服裝行業增加值率是全區平均增加值率2倍多。

另一方面,數字經濟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也爲這一傳統基礎工業提供了蝶變的機會。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秘書長夏令敏指出,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因素加速向以創新和技術進步爲核心的科技競爭優勢轉變,要加快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紡織服裝產業的融合應用。在全球貿易壁壘擡高的背景下,紡織行業出口面臨超預期的壓力,紡織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是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的必然選擇。

從這個層面來看,廣州製衣業和科技創新相互作用的價值體現在兩方面:一是高效供應鏈下催生了希音(SHEIN)等現象級跨境電商巨頭,二是在AI技術下進一步提升從選品、設計到製衣的整體效率。

廣州維斯尼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謝濤提到,十年前工廠材料不超過4種,主打錦綸、滌綸、氨綸,而現在材料達到40種以上,比以前翻了十倍有餘,也延展出更多功能性材料,例如跨境合作要防火材料、再生材料,要求更多且繁瑣。在小單快反的趨勢下,對篩選面料速度提出更高要求。

廣州獨角獸致景科技正通過大模型技術變革上下游,例如其“百布”平臺按照布料的一系列特性將布料信息化、標籤化,再通過“AI+大數據+智能硬件”加持的“對布機器人”進行高效的數字化識別,廠商可以快速找到所需布料。

基於致景服裝AI大模型,今年以來,公司自研的智能設計開款系統“Fashion Mind”迭代出新功能,設計師輸入靈感設計圖或設計標籤,就可以生成服裝款式,通過花型生成、智能匹配面料、虛擬模特、場景適配等功能,服裝開款效率提升了9倍。

“行業反覆提及的小單快反、柔性製造、敏捷生產,除了原材料或人才等各種生產要素的快速集結,更重要的也是產業鏈數字化水平提升。例如希音,要高效、快速、準確地鏈接一家企業,都要依託數字化支撐。”陳韶通說。

希音相關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希音採用數字化方式,把全產業鏈上下游的信息進行在線化,每年基本會進行400到600場的供應商培訓,涉及數字化工具使用、質量檢查,以及審版師和製版師的上崗培訓。

“以前行業可能都是通過人工打電話或者excel表格查詢上下游情況。現在訂單一下達,一件衣服需要多少主料和輔料,市場價格大概是多少,第一時間都能接收到,並這些數據來分析產能或者產況。”該負責人表示,會以100-200件產品進行試生產,在前端測試消費者的反饋,行業未銷售庫存水平保持在30%-40%。

廣州強大的供應鏈爲希音“柔性時尚”提供了堅實基礎。爲了鞏固優勢,SHEIN近年來也投資超百億加碼以廣州爲中心,輻射肇慶、佛山、江門等城市的智慧供應鏈建設。希音位於廣州市增城區的灣區供應鏈項目一期在去年動工,三期全部達產後年出口額預計超千億元,預計引進產業人才高峰期可達約1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