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術有3種 醫解析何時該開刀、何時該觀察
▲癌友面對手術常感疑慮,但對於早期癌症,開刀往往療效顯著,不宜拖延。(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面對癌症手術,不少民衆會心生疑慮,甚至懷疑醫院想藉開刀賺錢。對此,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指出,這類手術其實有3種情境,包括不需要開的刀、可開可不開的刀,與一定要開的刀,其中一定要開的刀是指沒有遠端轉移「M0」期癌症手術,這時開刀的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切勿遲疑。
針對癌症手術,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廖繼鼎在臉書寫道,根據他行醫超過30年經驗,他認爲手術可分爲以下3情境:
●不需要開的刀。常見原因包括醫療體系因業績壓力而出現不必要手術,例如某些良性疾病,像是甲狀腺結節、乳腺纖維腺瘤、肝囊腫或腎囊腫,其實透過切片與追蹤即可安心;至於癌症,若已發展爲遠端轉移的「M1」期,這時追求治癒性手術往往徒增創傷。
●可開可不開的刀。這是最灰色地帶,例如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出肺部小結節,連醫師的意見也常有分歧,他則認爲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與心理承受力是關鍵,若屬緊張型,無法忍受長期等待,決定在風險可控下手術以換來安心感,也是一種安全的選擇。
●一定要開的刀,主要是M0期癌症,也就是尚未轉移的早期階段,例如早期乳癌、大腸癌或肺癌,手術常是唯一治癒機會,5年存活率可超過9成,若拖延,恐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廖繼鼎提到一名55歲女性,確診早期乳癌後,原本害怕手術,但後來決定開刀,術後恢復良好,至今超過7年未復發,顯示M0期癌症若可及早切除,往往能帶來長期存活。
此外,晚期癌症若出現腸阻塞、出血或壓迫神經等緊急狀況,則必須立即手術,目的在於保命或改善生活品質,而非治癒。
廖繼鼎提醒,病人面對手術時,不要被恐懼、權威推着走,應先釐清手術目的,並把問題寫下來,帶去診間諮詢,例如「我的腫瘤是M0或M1?」、「手術是否必須立即進行?」,唯有充分理解,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