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早謀早動促春耕 築牢糧食安全防線

中新網南寧2月11日電(記者 楊陳)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11日介紹,當地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全力推進糧油大面積單產提升,將冬春抗旱和春耕備耕作爲當前糧油生產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促生產。

去年秋冬季以來,廣西氣溫偏高,降雨量少。面對不利氣候條件,廣西農業部門加強與水利、氣象等部門會商,加密雨情、水情和旱情調度,開展人工增雨作業,推廣節水技術,助力各地做好糖料蔗和春收糧油作物抗旱保收。在自然降雨和人工增雨共同影響下,當前廣西氣象乾旱有所緩和,與作業前相比,特旱面積減少19.6%,重旱面積減少9.5%。

廣西組織農資企業提前儲備春耕物資,目前早糧油種子以及肥料農藥農膜等物資均已備七成以上,價格穩定;繼續開展“百萬農機鬧春耕”活動,截至目前,全廣西已有21.5萬臺農機完成維修、保養,培訓機手和修理工1.18萬人次,預計投入抗旱保春耕的農機具數量將超過130萬臺。

與此同時,廣西多措並舉穩早稻,穩慎有序推進耕地恢復,通過鼓勵代耕代種、示範帶動等方式盤活撂荒耕地,發展早稻等糧油作物適度規模經營;將撂荒耕地治理納入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資金、自治區耕地保護激勵資金的使用範圍,提供資金保障。截至1月底,廣西已復耕複種14.37萬畝,爲穩定擴大早稻面積奠定堅實基礎。

廣西還提前下達稻穀生產補貼等系列穩糧扶糧補貼和項目資金共8.2億元,繼續落實1.3億元自治區糧食生產激勵資金,對糧食生產成效突出的縣進行激勵,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積極性。

廣西進一步夯實提單產基礎,強化科技賦能,深挖增產潛力。一方面,廣西搶抓冬春農田建設關鍵期,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完善水利設施,重點向大中型灌區、糧食主產區等地區傾斜,目前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2872.4萬畝,爲糧食增產增效提供有力支撐。另一方面,廣西繼續實施綠色高產高效、水稻增密增穗、水稻玉米高產攻關“三大行動”,在13個整建制推進縣和85個糧油單產提升行動縣,示範推廣“一噴多促”、統防統治等增產技術,提高良種覆蓋率,挖掘提單產潛力。此外,廣西還強化科技支撐,提升技術和裝備到位率,在推動優質高產品種佔比持續增加的同時,持續支持區域性水稻產業中心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基地建設,擴大水稻工廠化集中育秧覆蓋面,挖掘單產潛力。

下一步,廣西將持續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加強春耕指導服務,做好農資農機調配,科學抓好防災減災,全力推進早稻生產和單產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