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打造“超級接口”匯聚技術、市場與資源
經濟日報記者 童政
近來,位於廣西南寧五象新區的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以下簡稱“南A中心”)吸引着無數關注的目光:今年以來已簽約國內人工智能項目43個,涵蓋算力算法研發、智算設備製造及智能體應用開發等領域;6月29日,首批16家東盟國家企業完成簽約,人工智能產業“朋友圈”不斷擴大,呈現集羣發展態勢。
目前,南A中心已部署5000P算力,且算力利用率高達75%,成爲東盟國家訓練AI模型的首選之地。以南A中心爲切入點,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廣西正按照“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思路,加快打造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國際合作高地。
推動產業集聚發展
“人工智能時代,廣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後,要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力爭在新領域新賽道迎頭趕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剛在多個場合表示。
廣西的數據、算力、算法等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要素都較爲薄弱,如何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中找準自己的定位?廣西的思路是瞄準一個“小切口”進入人工智能這一新賽道。
“廣西‘打開門就是越南,走兩步就進東盟’,開展與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廣西有着獨特區位優勢、場景應用優勢、機制平臺優勢,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展‘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合作,開發具有特色的專業領域的語料庫、大模型、垂直場景應用等具有獨特優勢。”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說。
當人工智能的浪潮到來,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將數字經濟納入合作框架,南寧肩負起建設數字絲綢之路先行區的使命。東盟國家對發展人工智能也有着強烈的需求,越南、泰國等東盟國家紛紛出臺AI發展國家戰略。南寧是中國距離東盟最近的省會級城市,因而成爲廣西發展人工智能的重點。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南A中心成爲廣西挺進人工智能賽道的“小切口”。4月13日,廣西發佈《關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提出要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集聚發展,高標準建設南A中心。
爲了更精準定位,廣西提出了一條“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的區域人工智能產業共同發展路徑。“南A中心將充分發揮AI模型訓練的技術樞紐優勢,成爲中國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創新合作平臺,搭建起推動東盟AI產業發展的堅實橋樑。”五象新區管委會黨政辦公室主任蔣寧華介紹,南A中心正以“超級接口”的獨特姿態串聯起中國技術、東盟市場與全球資源。
4月18日,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項目簽約儀式暨企業座談會在南寧舉辦。現場共簽約項目40個,涉及投資合作金額超79億元,涵蓋研發、生產、應用等AI+場景項目。座談會上,人工智能企業負責人紛紛表示,南寧的優勢和特色是面向東盟開放合作,企業將充分用好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的平臺優勢,攜手南寧共謀發展、共贏未來。
廣州希姆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梅迪表示,公司計劃在南寧投資6億元,涉及芯片研發、智算設備製造、智能體應用開發、智算中心建設等,助力構建自主可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雲知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樑家恩認爲,南A中心建設是積極響應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舉措,更是推動區域產業升級、打造中國—東盟“數字絲綢之路”的核心支點。
“通過南A中心,不僅能匯聚各方資源、發揮各方優勢,創造獨具廣西和東盟特色的數字經濟新增長極,也將實現技術、資源與市場的雙向循環,構建更健康、更普惠的國際AI產業新生態。”樑家恩說。
深度融合優勢產業
在轉換思路、找準定位的基礎上,廣西把握策略、整合、場景三個關鍵詞,推動人工智能與服務業、製造業等廣西優勢產業深度融合。
今年3月,廣西印發《廣西“人工智能+製造”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力爭到2027年,形成100個標誌性智能產品,打造100個人工智能典型應用場景等,推動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
4月28日,廣西正式發佈2025年第一批共16個人工智能開放場景清單,涉及農業、製造、交通、能源、文旅五大重點領域。目前,廣西初步梳理全區人工智能規上企業有267家。
今年以來,廣西各地各部門根據自身實際,找尋能有所作爲的領域大力發展人工智能。
南寧市依託南A中心,向全球AI企業拋出“橄欖枝”,共梳理人工智能應用場景118項,涉及政務服務、製造業、農業、物流、金融、文旅等10多個領域。
柳州市以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智改數轉”,聚焦汽車、鋼鐵、機械等優勢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突破一批垂直領域模型,研發一批人工智能軟件,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產品,挖掘一批典型應用場景,積極打造“人工智能+”產品新生態。
玉林市以“玉林智谷”建設爲重要依託,積極加速數字經濟、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全域智治”理念繪製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藍圖,推動形成產業升級新質效、社會治理新範式、公共服務新體驗。
自治區大數據局創新人工智能發展載體,籌劃建設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一批人工智能產業園區和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場景應用和產業轉化等。
自治區科技廳聚焦廣西特色優勢產業,遴選了2025年第一批行業大模型研發揭榜制項目(科技重大專項)需求,涉及動力裝備、有色金屬、西部陸海新通道智慧水運、糖業、車聯網五大行業。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加速構建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推進人工智能產品突破,重點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穿戴設備等終端產品,建設國內智能產品重要生產基地。
“廣西在推動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已經邁出堅實一步。隨着後續各項舉措的深入推進,人工智能將在廣西千行百業發揮更大效能。”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中心高級工程師樑銘之說。
構建交流合作平臺
近日,廣西申報的“中國—東盟法律大模型”和“曲尺通信運維大模型”正式通過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備案。中國—東盟法律大模型是爲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而建設的法律智能化服務模型,通過多語種互譯和條文溯源功能,有效促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間的法律協同與互認。“曲尺通信運維大模型”爲通信運維人員提供高效、專業、可解釋的智能輔助,助力通信行業運維效率與智能化水平提升。
“兩個大模型目前已上線運行,將爲深化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注入新動能,爲彌合智能鴻溝、推動行業智能化升級貢獻廣西力量。”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教授胡冠宇說。
廣西《關於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提出,打造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目前,廣西正努力推動跨境數字設施互聯互通,培育面向東盟的大模型生態,深化標準合作和數據流通應用,構建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等。
作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重要經貿平臺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已舉辦21屆,今年9月將於南寧舉辦的第22屆博覽會將首設人工智能專館,舉辦人工智能大咖沙龍、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大賽決賽等活動。
人工智能企業也積極參與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國際合作高地建設。5月12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與奇安信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寧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設立奇安信東盟總部、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和建設人工智能安全運營體系等合作事項落地建設,攜手推動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安全合作取得務實成果。
5月底,一場在南寧舉行的“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研修活動,吸引了來自印度尼西亞、老撾、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越南7個東盟國家的35位代表。“主辦方邀請中國人工智能知名專家進行專題研討,考察點也很有代表性。”老撾慧汐國際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豐帕迪·普瑪旺說。
研修代表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研修活動,切實感受到了東盟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廣闊的合作前景,更增強了未來參與中國與東盟在人工智能領域深度合作的信心。
今年以來,廣西在人工智能國際合作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月,廣西與老撾簽約共建中國—老撾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目前,與越南、老撾兩國在人工智能、數據跨境等領域已達成數十項合作。6月29日,南A中心迎來首批6個東盟國家16家企業簽約入駐。這些企業覆蓋人工智能研發、智能應用等多元領域,形成首批國際化創新矩陣,標誌着南A中心面向東盟市場開放合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