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變 萎縮性胃炎莫輕忽

不少民衆飯後常感覺脹氣、消化不良,醫師提醒,可能是「萎縮性胃炎」的警訊。(本報資料照片)

連假期間聚餐美食不斷,不少民衆飯後常感覺脹氣、消化不良,誤以爲只是腸胃老化。然而醫師提醒,這些輕微的腸胃不適,可能是「萎縮性胃炎」警訊。根據健檢機構4萬多筆胃鏡檢查資料顯示,國人每10人就有1人疑似萎縮性胃炎,這正是胃癌的前期病變,屬於不可逆的胃黏膜損傷。

聯安診所內視鏡室主任徐兆甸指出,造成萎縮性胃炎的主因,有超過9成與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關;其次爲自體免疫性疾病,例如甲狀腺亢進、橋本氏甲狀腺炎、愛迪生氏症與第一型糖尿病等。

根據聯安健檢資料庫顯示,疑似萎縮性胃炎的受檢者中,有超過4成受檢者確認有胃幽門桿菌感染,需要進一步殺菌治療;其餘5成爲感染治療過產生不可逆的萎縮性胃炎表現。

徐兆甸表示,幽門桿菌主要透過「口口」與「糞口」傳染途徑傳播,包括家庭共餐、不潔食物或上廁所未確實洗手等,而萎縮性胃炎幾乎沒有症狀,就算真的出現症狀,也很容易被當成飯後消化不良、上了年紀器官老化而輕忽,等到胃鏡檢查時才發現胃黏膜變白、血管外露,顯示胃組織已被破壞。

因此,他建議,應定期安排胃鏡與幽門桿菌檢測,目前以「碳13呼氣測試」最準確且便利。感染者屬於胃癌前期高風險族羣,建議每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仍可大幅降低癌變風險。

同時也建議日常飲食應少吃醃製、高鹽食品,避免長期胃黏膜發炎;避免菸酒刺激;減少辛辣、油炸等重口味食物。日常作息應規律,定期健康檢查,提早發現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