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向AI新時代衝鋒

作者 | 周智宇

編輯 | 張曉玲

汽車產業的變革浪潮中,AI正成爲核心驅動力。

上海車展上,廣汽集團也展開一幅宏大的“星靈AI全景圖”,將觸角伸向低空飛行、人形機器人、智能車居等跨界領域,連同L3/L4級自動駕駛的量產時間表,勾勒出傳統車企向“智能移動生態服務商”進化的野心。

在交流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表示,此次發佈發佈“星靈AI全景圖”,實際上是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看智能化問題。這不光是汽車產業鏈、產品本身,還包括低空飛行汽車、低空飛行器、人形機器人、智能家居和汽車的聯網,甚至包括未來藍圖當中的車聯網。

一系列的動作表明,廣汽集團正全力投身於AI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意圖在智能汽車的新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星靈AI全景圖”的誕生,是廣汽對AI技術的一次系統性整合。算力、數據、算法——這三大核心要素構成其技術底座。廣汽不僅自建“萬卡級算力中心”,更積累了500萬用戶的駕駛場景數據、4000萬公里的L4 Robotaxi測試里程。

在“天”的維度,廣汽孵化的飛行汽車公司高域科技(GOVY)已啓動多旋翼飛行汽車GOVYAirCar的適航認證,計劃年內開啓預訂。

“人”的領域,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GoMate的亮相,標誌着廣汽將AI從汽車延伸至機器人生態。通過自研的3D定位與導航算法,GoMate能在複雜居家環境中自主行動,甚至與智能駕駛算法無縫聯動。

此外,廣汽還宣佈,2025年第四季度,L3有條件自動駕駛車型將率先上市;與滴滴自動駕駛合作的首款前裝量產L4車型,也將在年底落地。

以埃安與滴滴合作的L4級車型爲例,33個傳感器、10顆激光雷達構建起360度無死角監測,2000TOPS算力的中央大腦能在0.1秒內完成決策。

面對今年更加激烈的汽車市場競爭,廣汽集團積極應對。馮興亞表示,智能化是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廣汽集團將嚴格遵守智駕技術的宣傳規範,強調安全是智駕的底線。廣汽集團將推進L2、L3、L4不同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確保消費者能夠清晰瞭解各技術級別的差異,避免誤用帶來的風險。

“過去,廣汽的研發是技術驅動,現在必須轉向市場驅動。”馮興亞坦言。

去年,廣汽集團發起“番禺行動”,藉此讓廣汽集團重回高速發展軌道。改革後的研發體系被拆分爲造型設計、整車開發、平臺技術三大研究院,產品本部則負責統籌市場需求。與此同時,廣汽首次面向全球公開招聘高管,包括CMO和四個企業一把手。

這種轉變已初見成效:傳祺嚮往S9從概念到量產僅用18個月,較傳統開發週期縮短40%。在營銷端,廣汽開始嘗試跨圈層傳播,試圖用更年輕化的語言觸達消費者。

當大多數車企還在糾結“單車智能”時,廣汽已將目光投向更遠的未來。“車聯網纔是零事故交通的終極答案。”馮興亞透露,廣汽正研發車與車、車與路的互聯技術,未來車輛甚至能通過AI預判碰撞風險,實現“主動避讓”。

馮興亞認爲,車聯網技術對未來交通零事故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在這方面,廣汽會進行面向長遠未來的技術佈局。

以下爲華爾街見聞等與馮興亞的對話(經編輯):

問:從去年發佈“智行2027”行動計劃後,廣汽集團在智能化方面動作頻頻,這次車展又推出了“星靈AI全景圖”,請問這背後是出於哪些核心考慮?

馮興亞:現在人工智能的發展突飛猛進,各個產業和人工智能相結合,產業的人工智能化,我覺得新型的工業化、信息化改造將在各行各業展開。

對汽車行業而言,智能化來得更早,提出的要求更高、發展的速度更快。作爲汽車廠家來講,我們經常講新能源汽車進入了智能化的下半場,對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9年,廣汽最早提出向科技型企業轉型,打造科技廣汽。其實科技廣汽裡面的內涵之一,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支撐,就是智能化和數字化。

應該說,從產業發展角度講,不管是汽車產業的整個產業鏈,研、產、供、銷的各個環節,還是汽車產品本身,對智能化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反過來講,智能化對企業的要求非常高,它對數據、算力算法的要求非常高,而且這些能力的建立不是一日之間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

如何應對?廣汽的原則,第一是堅持自主研發。第二是和優秀的科技型企業合作。比如說現在我們在產品智能化上,既有廣汽自己研發的部分,也有廣汽和別的公司聯合開發的部分,這些共同構成和支撐了廣汽產品智能化的領先性。我們所說的一定要保持廣汽產品智能化的領先,並不一定完全是靠自主研發,有些是靠我們合作伙伴共同完成的產品研發。但是廣汽不能放鬆智能化能力的建設,現在可以靠合作伙伴,但未來有些核心能力、智能化的能力,包括整個產業鏈智能化的能力,纔是我們的核心能力所在,一定要保持和強化。

我們這次發佈了“星靈AI全景圖”,實際上是從整個產業鏈角度來看智能化問題。這個全景圖的發佈,既是對前幾年智能化、數字化轉型的小結,也是對未來廣汽集團AI智能化進一步深化的藍圖,不但是產業鏈、產品本身,還包括低空飛行汽車、低空飛行器,還有人形機器人、智能家居和汽車的聯網,甚至包括未來藍圖當中的車聯網。

下一步,廣汽在車聯網上還要做很多的研究和佈局。現在我們主要做的是單車智能,如果要保證極致的安全,還需要車聯網,車與車之間的互聯、車與路之間的互聯。比如說兩個車會面的時候可以打招呼,可以準確地識別出是不是會追尾、會碰撞,這樣就可以提早預防。

車聯網技術對未來交通零事故的發生,是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撐,在這點上我們會進行面向長遠未來的技術佈局。向科技型企業轉型、向智能化企業轉型,使智能化和汽車產品能夠更好地結合,創造出更好的效益,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這點是我們企業的戰略目標。

問:你如何看待今年汽車市場的競爭?

馮興亞:今年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車型的品種、新產品推出的速度更快,整個汽車智能化發展趨勢更加明顯。所以很多企業提出“智駕平權”。意思是在更多的中級車型上甚至一些A級車型上搭載智駕輔助系統,這點可能是今年發展的趨勢。因此,大家能深切感受到智能化發展進入了下半場。

問:前段時間工信部對智駕的傳播進行了一些規範,你如何看待對於整個中國汽車市場的影響?

馮興亞:工信部發布的新的一些規範,包括規範廣告宣傳用語,避免消費者產生誤導,我覺得這個措施非常必要的。現在所有正在銷售的汽車上搭載的都是L2級技術,L2、L2+、L2++,無論叫法如何,都是L2。L2核心的技術就是輔助駕駛,在這點上對各個廠家的宣傳引導、行爲規範非常必要。

對於廣汽來講,我們會認真遵守相關宣傳,該叫L2智能駕駛輔助就叫L2智能駕駛輔助。L2的核心就在輔助,我們宣傳上都會帶上“輔助”兩個字,如果口語漏了我們就會補充。

智能化安全方面,廣汽一直對自己嚴格要求,我們把安全作爲廣汽的底線。安全不是配置、不是選裝,而是基本的底線,不能離了安全談智駕。4月12日廣汽發佈了“星靈安全守護體系”,再次闡明瞭廣汽對安全的理解和廣汽在安全上具體的一些舉措,也再次明確了這點要求。

包括我們發佈了L3有條件自動駕駛、L4高度自動駕駛,確實是要滿足一定的自動駕駛要求。廣汽今天L4高度自動駕駛的那些裝備,它的要求和L2智能駕駛輔助、L3有條件自動駕駛是不同的,它要求機器監測無死角、無盲區,所以它的激光雷達的數量遠遠超過正常的L2智能駕駛輔助和L3有條件自動駕駛。在這點上,我覺得廠家有必要把L2、L3、L4的界限和界定宣傳給消費者。有必要把真實的狀況讓消費者知道,讓消費者在買車的時候更加清醒地瞭解,不至於被一些購買衝動所影響,特別是在使用過程當中,不要誤把輔助駕駛當自動駕駛來使用,造成不必要的一些傷害。總體上,在這點上我們是非常擁護的,也是非常支持的。

問:“番禺行動”從去年底發佈到現在小半年的時間,它的階段性成果你打多少分?

馮興亞:應該說廣汽集團從去年年底,特別是從廣州車展開始,就開始一系列的改革,改革進行到現在接近半年的時間。

總體改革的目標,首先是集團從戰略管控向經營管控轉變,廣汽集團的發展歷史是從合資起家,管理的狀況也是按照戰略管控的模式建立起來的。走到現在,特別隨着自主品牌的發展,這種管理的模式需要做調整。過去,說集中全集團的資源支持自主品牌的發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果集團不親自操刀自主品牌的運營,往往有些措施落不了地,這是改革的第一項內容。

第二項內容,自主品牌本身的一體化運營。以前自主品牌分得比較散,既有傳祺,又有埃安,研究院還是獨立的,研發和生產、銷售又是不同的單位,整個協調的效率就沒那麼高,市場反應的速度就沒那麼快。這次改革的目標是要從研、產、供、銷一體化打通,提高新時代企業快速應對市場變化的反應能力,縮短整個產品的開發週期,提高整個行動的一致性。這是我們改革的第二個內容。

第三個內容,要全面對產品開發的流程進行再造,我們引入IPD,就是整合的產品開發,對產品開發的流程要重新梳理、要重構,我們叫流程變革,爲此,我們成立了產品本部。另外,我們還把研究院分爲造型設計研究院、整車開發研究院和平臺技術研究院。產品本部和三個研究院,一部三院構成了大研發體系,其目的是什麼呢?原來產品驅動的輪子比較弱,技術驅動的輪子比較強,變革之後兩輪驅動上能夠使產品驅動、也就是市場驅動這個輪子強起來,實現真正以產品爲導向、以消費者需求爲導向,完成整個產品開發的拉動。另外,平臺技術研究院獨立,能夠真正集中精力做平臺、做技術創新、做研發、做性能,使產品的市場需求和產品的先進性有機統一。

應該說這三大改革的內容目前已經調整到位,正在有序開展運行。當然可能有些剛到位的部門還在磨合期,但是組織架構的調整、大的流程的理順,已經基本調整到位了。

接下來還有分配體制和幹部人事體制的改革,我們已經發布了五個崗位對全社會的公開招聘,比如說CMO首席營銷官,還有四個企業一把手,我們空缺的崗位有的是原有幹部退休了,有的是幹部輪崗了,有的是新公司需要新干部。空出來的崗位一把手的招聘是面向全球、面向社會招聘,我們希望內部人士和社會人士能夠同臺競技,真正選出能夠滿足新時代、新要求以及發展需要的幹部人才隊伍。不管是內部的競爭,還是外部的競爭,這個體制會保留下來,形成我們新的用人導向和新的用人辦法。相信這點對激發幹部的活力,特別是幹部的年輕化、更加具有鬥志和活力上會是比較好的一個措施。

經過半年的努力,這些改革措施正在發揮成效,比如說產品開發上,我們連續提出新的產品。在產品開發、營銷一體化協同上,特別營銷轉型上,我們以前傳統媒體用得多,新媒體用的少,不知道怎麼用。我們的產品好,但是酒香也怕巷子深。有的企業開一個發佈會吸引很多粉絲,我們開一個發佈會,跨圈的能力不夠,這些都是需要通過變革來提高的能力。我想這些能力都提高了,再加上廣汽一貫堅持產品的高安全、高品質,在消費者心中就會建立起新的形象,贏得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