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證實「孩子早睡」有助爸媽不失眠 名醫教4招讓兒速速躺平
▲小孩若能早點睡,爸媽會比較放鬆,也比較不容易失眠。(圖/CFP)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小朋友晚上早點睡,可以維護爸媽健康。兒科醫師吳昌騰在臉書分享一項關於兒童睡眠的研究,指兒童的作息會直接影響父母的睡眠品質,若孩子能早睡,1年後父母出現睡眠障礙的風險相對降低。
吳昌騰在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寫道,睡眠品質對兒童的影響深遠,睡得好不只有利於長高,對於認知學習、代謝調節、社交能力等都有助益,睡不好、睡不夠則不僅情緒變差,也容易導致攻擊行爲、注意力缺陷及親子衝突。
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孩子有「夜型傾向」,即習慣晚睡晚起,精神狀況集中在傍晚後,所以在學校早課往往表現不佳,長期下來恐引發青少年肥胖、兒童憂鬱等問題。
吳昌騰強調,這類夜間型作息會造成「社交時差」,因爲小孩必須在生理時鐘尚未準備好的情況下起牀,對於生活節奏適應較差,惡性循環下更難提早入睡。
這樣的作息不只影響孩子,也牽連父母。有研究發現,兒童作息傾向對父母的睡眠品質有顯著影響,而相較於夜型傾向的小孩,「早型傾向」的孩子能降低父母在1年後的睡眠問題風險,中型傾向的兒童也能降低母親發生睡眠問題的機率。
吳昌騰寫道,若孩子能提前入睡,每晚可增加47分鐘的睡眠時間,對於協助早睡方法,他建議:
●固定就寢與起牀時間。即使是假日,時間差也不要超過1.5小時。
●睡前1小時關閉電子設備。減少藍光干擾,促進褪黑激素分泌。
●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
●睡前不要劇烈運動:避免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導致入睡困難。
吳昌騰提醒,許多家長重視營養、才藝與課業,卻忘了睡眠纔是兒童健康的起點,唯有穩定、高品質的睡眠,成長才能有良好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