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副所長謝鴻鶴離任! 中泰證券去年分倉佣金下降四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孫永樂

券商研究所管理層、明星分析師持續流動!

近日,中泰證券(600918.SH)研究所副所長、有色金屬行業首席分析師謝鴻鶴離任。截至8月5日,證券業協會官網已檢索不到其備案信息。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中泰證券內部人士求證,謝鴻鶴確已卸任上述職位。至於謝鴻鶴下一步去向及具體離職原因,暫未知曉。

公開簡歷顯示,謝鴻鶴爲西安交通大學經濟學學士、香港城市大學金融學碩士,具備超過十年的有色金屬行業研究經驗。曾任國信證券、高盛高華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等研究所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在新財富、水晶球等評比中多次獲“有色金屬行業最佳分析師”稱號。

謝鴻鶴離任背後,是研究業務收入下滑的中泰證券,以及人才流動加速的賣方行業。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至少有超過10家券商的研究所負責人出現變更,明星分析師轉會頻率也大幅走高。

去年分倉佣金下降四成

官網資料顯示,中泰證券研究所2010年初成功實現“賣方研究”戰略轉型,在多個研究領域的研究實力已處於業內領先地位。

不過,中泰證券研究所去年收入並不樂觀。數據顯示,2024年中泰證券分倉佣金收入縮水至2.71億元,同比降幅達44.30%,行業排名爲18名,較2023年下降了5名。

對此,中泰證券在2024年財報中稱,公募降費改革新規實施,對券商分倉佣金收入與機構業務收入結構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將推動券商研究業務轉型,促進業務迴歸本源。

截至2024年末,中泰證券研究業務覆蓋銀行、電子、建材、有色金屬、汽車、機械、電力設備新能源等20餘個行業,擁有宏觀策略、金融工程、北交所等研究團隊,全年發佈證券研究報告3758篇。

從行業評比看,中泰證券研究所的優勢行業較爲單薄。2024年新財富最佳分析師評選中,其獲銀行業第3名、電子行業第3名、非金屬類建材行業第5名、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第5名。

展望2025年,中泰證券仍對其研究所業務寄予厚望,稱“公司研究業務將適應公募新規形勢,強化產業研究、智庫研究、內部賦能,打造多元發展新模式”。

目前,中泰證券研究所人員規模200餘人,擁有一支100多名研究員組成的研究隊伍。Wind數據顯示,該研究所今年持續“招兵買馬”,2025年第三季度分析師人數上升至115人,而年初該項數據僅爲106人。

經營業績方面,7月14日,中泰證券發佈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7.23億元,同比增長80.09%。

公司表示,上半年,公司聚焦主責主業,提升五大核心競爭力,財富管理、投資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實現同比增長。

上半年賣方人才“轉會潮”

作爲中小型券商研究所,中泰證券研究所的人事變動,折射出證券行業整體的人才結構變化。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8月1日發佈數據,截至2025年6月底,證券行業登記從業人員數量爲36.29萬人,其中證券分析師5829人。而在2024年底,券業登記從業人員數量爲36.68萬人,其中證券分析師5776人。

可見,相比於券商整體從業人員的持續減少,研究行業的從業人數仍在增加。上半年,中泰證券研究所的“招兵買馬”也在情理之中。

“人才的供給依然處在非常良性的趨勢中,國內分析師從業人數還有擴張的空間。”有券商非銀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不過,儘管研究行業整體的從業人數仍處於擴張過程中,但是增長趨勢已經明顯放緩。

Wind數據顯示,過去兩年證券行業分析師增長數量分別達到700多人、900多人。與之相比,今年上半年增長數量僅爲53人。

2025年上半年,正值研究行業從業人數表現低迷之際,賣方人才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轉會潮”。

各大券商的轉會“戲碼”持續上演,如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報道《賣方首席跳槽潮:同業“提級”搶人 投奔買方賽道》《財通證券人事震盪持續,明星分析師扎堆離任》。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上半年,共有超220名分析師更換任職研究所,涉及52家券商,其中33家券商分析師合計淨流出184人。

有資深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上半年券商研究所人事變動增多,有衆多原因且比較複雜,例如不少券商利用遠超市場平均水平的薪酬包吸引明星分析師,監管環境變化與行業競爭加劇也有所影響,還有券商合併、內部整合與個人職業訴求等因素。

賣方人才持續流動、行業馬太效應加劇,如中泰證券等中小型券商研究所如何破解人才困境?前述券商非銀分析師表示,“對於中小券商研究所來說,這幾年研究佣金的收入體量比較穩定,行業排名也變動不大,對於人才的吸引力仍在”。

其給出建議稱,“吸引人才最重要的還是提升自身差異化競爭優勢,在形成自身獨特的競爭力後,收入提升的同時,人才也能更好留存。”

2025年下半年,券商賣方人才流動會否進一步加劇,又或是在行業調整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21世紀經濟報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