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探究血癌免疫療法罕見副作用
研究人員發現並分析了一種創新型血癌療法的一種罕見但嚴重的副作用。來自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弗勞恩霍夫細胞療法與免疫學研究所(IZI)和科隆大學醫院的科學家們在《自然·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某些類型的血癌,如多發性骨髓瘤和淋巴瘤,是起源於免疫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的惡性疾病。近年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 Cell,CAR - T細胞)療法已經成爲淋巴瘤或多發性骨髓瘤復發患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涉及對患者自身的T淋巴細胞(T細胞)進行基因改造,以便利用嵌合抗原受體(CAR)特異性識別並消滅癌細胞。
當前科學出版物的主題是一個特殊病例。一名63歲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科隆大學醫院接受CAR - T細胞療法9個月後,在血液、皮膚和腸道中患上了T細胞淋巴瘤。腫瘤是由治療中使用的經過基因改造的T細胞發展而來的。
這個合作項目的發起者,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的資深主任醫師馬爾科·赫林教授和科隆大學醫院的研究小組組長蒂爾·布勞恩博士,在瞭解罕見且難治的T細胞淋巴瘤方面有着世界知名的專業造詣。
“這是首批有記錄的此類淋巴瘤病例之一。這項研究的發現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與該療法相關的風險,並可能在未來預防這些風險,”馬克西米利安·默茨(Maximilian Merz)教授說道,他與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的馬爾科·赫林(Marco Herling)教授作爲通訊作者共同領導了當前這項研究。
研究人員發現,導致腫瘤的不僅僅是T細胞當前的基因改變。患者造血細胞中已存在的基因變化也起了作用。研究人員利用前沿技術詳細研究了腫瘤的發展。
一種用於分析DNA和RNA序列的先進高通量技術——各種新一代測序方法被用來研究這一現象。全基因組測序用於識別基因改變,單細胞RNA測序則分析CAR - T細胞的轉錄組來研究基因和信號通路。
這些方法此前是由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默茨教授的研究小組和弗勞恩霍夫IZI研究所克里斯汀·賴歇博士的研究小組密切合作開發的。在CAR - T療法領域,臨牀醫生和基礎科學家之間的密切合作使得該病例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分析。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是歐洲使用CAR - T療法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和T細胞淋巴瘤的領先中心之一。
萊比錫大學醫學中心血液學、細胞療法和止血學系的資深醫師默茨教授說:“這個病例爲深入瞭解創新免疫療法後攜帶CAR的T細胞淋巴瘤的出現和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見解,並凸顯了遺傳易感性對潛在副作用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正在計劃開展進一步的科學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類似病例並確定風險因素。目的是在未來能夠預測和預防CAR - T療法(目前應用得越來越廣泛)之後出現的此類副作用。
CAR - T細胞療法後出現繼發性腫瘤這個話題的高度相關性如今在第二篇科學論文中得到了強調。同一個研究團隊向《白血病》雜誌提交了一份手稿,這份手稿系統地總結了這個病例,還有全球範圍內最近發表的另外9個CAR - T細胞引發T細胞淋巴瘤的病例。
通常,同行評審員接受一篇科學論文發表需要數週乃至數月的時間。在這個案例中,手稿在一天內就被接受發表。赫林教授表示:“重要的是要讓人們根據真實數據認識到這種併發症(遠低於1%)的罕見性以及其發生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