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大型港口羣航道設施智能化關鍵技術取得階段性創新成果

人民網天津5月16日電 (記者唐心怡)近日,記者從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天科院”)獲悉,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沿海大型港口羣航道設施智能化關鍵技術”進入中期檢查階段,核心成果已在天津港航道完成20萬噸級和30萬噸級實船驗證。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通航保障中心段宇介紹:“我們完成的實船測試驗證是對所研發的智慧導航助航進行現場測試。而對於複雜通航環境,我們通過船舶仿真進行精準模擬,比方說一些大霧、大雨、大風天氣等極端條件,難以在現場通過驗證,用室內船舶仿真進行驗證,用以驗證海上通航安全性。”

“未來項目的成果,在提升航道的通航效能和安全保障能力以及維護管理水平等方面具有很大意義,爲天津港後續智慧航道建設提供有力支撐作用。”天津港集團科工部王曉雨說道。

據瞭解,“沿海大型港口羣航道設施智能化關鍵技術”項目圍繞“港口羣—航道—船舶”耦合體系下的通航資源優化配置,系統提出複雜環境下的港口羣航道設施智能化技術架構。該項目於2023年11月正式立項,由天科院牽頭,聯合全國9家優勢科研單位共同承擔,項目執行期爲2023年12月至2026年11月,旨在實現長航路、夜航、霧航以及雙向通航等複雜環境下大型重點船舶抵港“零待時”,解決當前我國世界一流港口建設的痛點問題,推動港口航道智慧化升級與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長期以來,天科院與天津港集團聚焦天津港國際樞紐港和沿海主要港口定位,形成了“產學研用”創新聯合體,每年圍繞天津港發展建設需求開展100餘項研究課題與技術服務,涉及智慧港口建設、綠色港口建設、港口安全發展等多方面領域,取得了天津港高精度航道動態監測、複雜交通態勢下通航效率提升、自動化手段替代高危環境下的人工作業、能源與碳排放綜合管控等諸多成果。

天科院副院長馮小香表示:“未來,天科院將繼續依託服務天津港世界一流港口建設協同聯動工作機制,緊扣京津冀世界級港口羣協同發展需求,在打造港口全要素數字化創新體系、智能安全監控技術、提升區域協同防災能力、碳排放管理方面等方面與天津港集團開展更高層次、更深維度的戰略合作,共同支撐天津港打造全球航運科技創新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