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印發林下經濟三年行動方案,2027年總產值將達800億元
南方財經記者張夢琦 實習生 昝金玉 袁禕 廣州報道
近日,廣東省林業局、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廣東省中醫藥局聯合印發《廣東省關於加快推進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重點對林下種植業、林下養殖業、林下采集加工業、森林景觀利用、林下產品質量溯源體系建設、林下產品特色品牌建設、林下產品產銷對接服務、林下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8項重點任務進行部署。
《行動方案》明確,到2027年,全省林下經濟經營利用林地面積達3500萬畝以上、林下經濟總產值達800億元以上;建設省林下經濟特色產業發展基地40個、林下經濟(含森林康養)基地300個以上;培育發展林下經濟類國家林業重點龍頭企業15家以上、省林業龍頭企業50家以上,全省地域特色明顯的林下經濟複合經營模式基本形成。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行動方案》要求各地根據自然條件、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林下經濟發展區域,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如推廣發展林糧(油)、林藥、林菌、林菜、林果、林花、林苗、林茶等林下複合種植模式;推廣林畜、林禽、林蜂等發展模式;培育發展野生菌類、竹筍竹蟲類、森林蔬菜等林下產品採集業;開發利用全省“雙一百”森林旅遊特色線路、新興品牌地和南粵森林人家;培育“粵林山珍”“粵林康養”“粵林竹品”“粵林茶油”等“粵林+”特色品牌。通過差異化發展,打造林下經濟特色縣、“六環”森林康養圈等林下經濟地標,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下經濟產業集羣。
此外,《行動方案》強調加強科技支撐服務。鼓勵和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聚焦林下經濟各生產環節“卡脖子”問題開展技術攻堅,提高林下經濟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時,積極培育林下經濟鄉土專家,加強技術培訓,爲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近年來,廣東深入實施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大力推廣種植具有較高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樹種,發展林下經濟面積超3241萬畝,林下經濟產值突破527億元,探索出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協同的“兩山”轉化路徑,爲全國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示範。
據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立足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新階段,主動服務和融入“百千萬工程”、鄉村振興發展新格局,高質量建設林下經濟產業引領縣區,加快打造千億元級林下經濟產業,切實把林業資源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爲廣東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貢獻綠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