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佈ESG三年方案 力爭2027年披露率達60%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盧陶然 北京報道

繼上海、北京、蘇州之後,深圳成爲我國又一座發佈ESG專項行動方案的城市。

近日,深圳市發展改革委印發《深圳市推動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建設 助力打造可持續發展先鋒城市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27年,市屬直管企業和國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蓋,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低碳、數字與時尚、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重點領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爭達60%。

多位受訪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方案》的亮點主要是緊密結合了深圳的產業優勢,也強調深化粵港澳大灣區ESG交流合作,發揮ESG在跨境融資方面的作用。未來,城市ESG建設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明確方向、拓寬場景,以實現ESG的聯動發展。

到2027年A股深圳企業披露率達60%

《方案》明確構建以企業ESG實踐爲主體、具有地方特色的ESG標準規範體系爲支撐、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和投融資環境爲核心的ESG生態體系,提升企業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表現,推動深圳成爲國內外ESG高質量發展先行示範區。

中誠信國際執行副總裁、中誠信綠金總裁薛東陽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方案》一大亮點是提出多項明確的量化目標,通過精準的目標設置將更有效地引導深圳ESG工作系統開展。

具體來看,《方案》提出到2027年,市屬直管企業和國企控股上市公司ESG披露全覆蓋,新一代電子信息、綠色低碳、數字與時尚、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與健康等重點領域深圳A股上市公司披露率力爭達60%。制定不少於10項ESG相關標準指南。培育或引進不少於10家ESG披露、鑑證、評級知名服務機構。培育不少於30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ESG實踐先鋒企業。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後發現,截至2025年3月19日,深圳市擁有A股上市企業422家,總市值佔A股市值的10.81%,電子、計算機與機械設備企業位居前三。422家企業中共有156家披露了2023年ESG報告,披露率爲36.97%,這一水平略低於A股整體ESG報告披露率41.30%,實現60%的披露率尚有距離。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有42家A股上市企業被交易所圈定爲ESG強制披露企業,這42家企業中僅有4家爲披露2023年ESG報告,披露率達90.48%,遠高於60%的目標。

第二個亮點是《方案》針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制定了不同的實施路徑,例如市屬國企率先垂範將ESG納入績效考覈、外貿企業主攻綠色供應鏈建設、出海企業強化合規管理等等。

商道諮詢首席專家、商道融綠董事長郭沛源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方案》亮點主要是緊密結合了深圳的產業優勢,包括新型製造業、數智化和金融業。

三是《方案》關注ESG發展生態的構建,包括ESG投融資體系發展,探索開展ESG相關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提升ESG公共數據獲得的便利性,加強ESG對外合作交流等。通過ESG生態構建,將廣泛拓寬ESG應用場景,提升ESG發展價值,推動企業提高ESG發展積極性。

鼓勵新能源企業出海強化ESG治理

《方案》提出,提升出海企業國際競爭能力。要求研究應對國際貿易規則的企業ESG管理策略,編制出海企業ESG合規指引相關標準規範。積極與國際ESG監管機構和諮詢機構對接,開展國際ESG評級及監管規則解讀、出海企業ESG風險預警及應對、實踐案例經驗分享,支持出海企業加強ESG管理能力建設。

“鼓勵新能源汽車、智能終端、電化學儲能、網絡通信等重點出海領域企業加強ESG治理,增強資本市場認可,提高融資能力和出海競爭力。”《方案》指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曾梳理2024年ESG十大熱點政策,上海、北京、蘇州三地陸續發佈了ESG地方政策。

2024年2月28日,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發布《加快提升本市涉外企業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能力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3月,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委員會發布《蘇州工業園區ES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和《蘇州工業園區關於推進ESG發展的若干措施》,6月,北京市發展改革委印發《北京市促進環境社會治理(ESG)體系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7年)》。

目前中國城市ESG建設進展如何?不同城市之間怎樣發揮自身特色和區位優勢參與ESG建設?

在具體實踐層面,《方案》明確了六項重點任務,包括構建深圳特色ESG標準體系、分類施策提升ESG實踐水平、促進ESG投融資體系發展、數智化賦能ESG高質量發展和加強ESG對外合作交流和保障機制。

薛東陽認爲,深圳《方案》的獨特之處在於對民營中小企業開展ESG工作提出明確指導,關注到中小企業ESG開展的難點、痛點,明確採用簡易輕量化的ESG報告工具和指標開展ESG信息披露。此外,優化民營中小企業ESG激勵機制,提升企業ESG實踐積極性。

“《方案》支持探索‘ESG+數據交易’‘ESG+科技服務’‘ESG+法律服務’等新型商業模式。”薛東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以園區爲試點的創新模式,將引導園區多元化、各有側重的發展ESG,將爲區域ESG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鑑,通過商業模式的探索將爲區域ESG提供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薛東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中國城市在ESG建設中展現了豐富的創新和多樣化實踐,但也面臨一些挑戰。

“ESG近年來發展迅速,但部分地區和企業對ESG的理解和重視程度不夠,亟需開展可持續發展理念宣貫,從意識層面提升對ESG的重視。”薛東陽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強調,ESG數據應用及公共設施有待加強,國家或地方監管部門應積極提升數據使用便捷性,增加ESG數據及評級結果的應用價值,建立合理的獎懲機制,以推動區域及企業ESG發展。未來,城市ESG建設需要進一步整合資源、明確方向、拓寬場景,以實現ESG的聯動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