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信宜“接力”爲僑尋親

來源:中新社

中新社茂名4月22日電題:廣東信宜“接力”爲僑尋親

作者 樑盛 高幹

近日,在廣東知名僑鄉信宜市錢排鎮北內村的“海外親人尋親集中服務”活動現場,村民池業雲將印有“僑胞之港灣 溝通的橋樑”的錦旗,贈予信宜市僑商會。

池業雲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份,他通過信宜市僑商會發出失聯親屬資料,通過該平臺,其家族僅用8小時,便尋得失聯近30年的馬來西亞親屬,當晚就通上視頻電話。

信宜市僑聯介紹,目前,信宜市僑聯、僑商會構建的20個鎮(街道)海外尋親網格已全面投入運行,“血脈相連·情暖僑鄉”——海外親人尋親集中服務活動,也在各鎮街陸續開展。

信宜市僑商會工作人員楊崇娥介紹說,說起信宜爲僑胞尋找海外親人,還有一段“小插曲”。5年前,信宜市僑商會執行秘書長陳麒丞偶然得到一本1964年印製的《馬來亞高州聯誼錄》。後來,有不少人找上門來,根據書中線索尋找自己在海外的親人消息。

爲幫助更多僑眷僑屬尋親,信宜市僑聯、僑商會採用“老物件+新平臺”模式,將僑眷僑屬的老照片、書信等“記憶碎片”,以及被尋者的相關信息發佈到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讓更多的鄉親、僑胞瞭解到尋親信息。

在信宜市區麒丞山房收藏館,記者見到了陳麒丞存放的那本《馬來亞高州聯誼錄》。該書A4紙般大小,厚300頁,爲蠟刻版印刷,書皮紫色,封面封底的字樣,歷經數十年的風雨侵蝕,已顯得有點模糊。

記者從該書首頁發刊詞中瞭解到,至1964年,信宜人到馬來西亞已有百多年曆史。綜觀全書,記載的人物以信宜籍爲主,包括其在信宜的出生地、父母信息,以及在馬來西亞的子女信息等。

陳麒丞說,爲更方便民衆尋找海外親人,今年3月份起,信宜市僑聯、僑商會工作人員組成的尋親團帶着那本《馬來亞高州聯誼錄》,到各鎮(街道)舉辦“血脈相連·情暖僑鄉”——海外親人尋親集中服務活動。尋親團工作人員集中收集尋親者資料,經整理後,及時將信息傳遞至馬來西亞各信宜會館及熱心協助尋親的僑胞羣體,提升尋親成功率。

信宜丁堡鎮嶺腳竹根底村村民樑耀彬說,今年3月,通過信宜市僑商會的尋親活動,他與失去聯繫整整36年的堂弟樑耀偉最終“圓夢”。4月6日,樑耀偉一行5人,第一次從馬來西亞回到信宜老家拜祭祖先,與親人團聚。

信宜市僑聯副主席李娜介紹,信宜市僑聯、僑商會通過構建海外尋親網格,幫助不懂尋找助力渠道以及不會上網的僑眷僑屬錄入尋親信息,並利用現代網絡手段,使更多失聯親人得以團聚。今年以來,已成功尋親125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