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首次出臺網絡視聽新政:培育20個頭部直播平臺,打造全球網絡直播經濟高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吳佳楠 深圳報道
5月22日,在第21屆文博會現場,廣東發佈《關於推動廣東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簡稱《措施》),共提出9條政策舉措,着眼在全國競爭中強化廣東優勢,圍繞加大資金扶持和金融支持、提升產業園區發展能級、提升優質內容供給、加速全產業鏈佈局、打造全球網絡直播經濟高地、推動文化科技融合發展、促進大灣區產業協同發展、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政府服務企業水平等方面,提出系列鼓勵扶持政策。
廣東是網絡視聽大省、強省,擁有多元頭部平臺矩陣,覆蓋長視頻、社交媒體、網絡直播、網絡音頻、網絡音樂等核心賽道,呈現出產業規模大、市場主體多、技術應用領先、出海能力強等特點。然而,廣東的網絡視聽產業仍面臨產業鏈上下游協同不力、園區集聚效應不足、灣區產業協同對接不夠等問題。
“我們這次政策的出臺,就是希望解決上述‘短板’,從網絡視聽產業鏈各環節來加強政策引導,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打造‘灣區網絡視聽生態圈’。”廣東省廣播電視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曉在會上表示。
具體來看,《措施》將從以下四個方面發力。一是積極構建“雙核引領、多園支撐”的產業佈局,夯實產業基礎。《措施》推動廣州打造“全球網絡直播之都”,深圳打造“全球數智視聽創新之都”,加快推進智慧視聽雲產業園(區)落地建設,打造“灣區國際數智視聽服務谷”,並支持佛山、韶關、惠州、東莞、茂名、清遠等有條件的地市建設差異化的省級網絡視聽園區(基地),形成梯次化產業空間格局,力爭培育2到3家國際知名的視聽類領軍企業。同時,做優做強中國(廣州)超高清視頻創新產業園區,依託“超高清技術創新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動央視共建文化元宇宙空間、AIGC超高清內容生成平臺等,以先進技術構建網絡視聽產業發展底座。
二是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的“廣東方案”,激發創新活力。《措施》大力支持 “文化+科技”融合發展,鼓勵原創科技攻關,推動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智慧廣電等領域的應用,充分發揮網絡視聽“藝術+技術”優勢,增強微短劇等網絡視聽作品的吸引力與傳播力。
“我們還將推廣‘視聽+’在文旅、教育、醫療等垂直領域的創新應用,讓網絡視聽賦能千行百業,爲廣大人民羣衆提供更多沉浸式、交互式的場景體驗,提升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王曉表示。
三是深化灣區協同創新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措施》將推動建立灣區網絡視聽產業聯盟和產業促進會,建設數字資產交易服務平臺,建立區域協同發展長效機制。同時,創新“灣區國際節展+精品推介團”模式,通過中國國際新媒體短片節、中國電視劇製作產業大會暨中國(深圳)國際電視劇節目交易會、“大灣區之光”短視頻展播活動、灣區網絡視聽內容創作者大會等平臺助推灣區內容“破圈出海”。
四是打造全球網絡直播經濟高地,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王曉表示,將依託廣州作爲千年商都的底蘊,以及廣交會這一國際商貿平臺,打造具有灣區特色的網絡直播及電商產業經濟帶,吸引國際知名直播電商平臺在廣東落地,力爭形成20個全國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頭部直播平臺。同時,還將大力促進文化消費融合創新,積極探索“直播+社交+金融”的新型消費模式,促進新型消費業態發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網絡視聽產業創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