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市監局發佈提醒:木耳泡發超時會變“毒菜”
羊城晚報訊 記者吳珊、通訊員粵市監報道:吃個涼拌木耳,一家四口“中毒”?8月11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佈食品安全消費提醒。近期,發現個別經營者預先泡發好木耳再進行銷售。長時間浸泡木耳會極大增加椰毒假單胞菌繁殖和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風險,由於泡發時長不確定,操作過程不可見,食品安全和衛生風險不可控。
廣東當前高溫多雨,潮溼悶熱環境爲椰毒假單胞菌繁殖和米酵菌酸毒素產生提供了溫牀。米酵菌酸毒素耐高溫,普通烹飪無法破壞,食用後30分鐘至12小時內可引發噁心、嘔吐、腹瀉、頭暈,重者致肝腎損傷甚或危及生命。
據悉,米酵菌酸中毒只需1毫克即可致命。對於米酵菌酸中毒,目前醫學上沒有解毒的特效藥,中毒後的死亡率極高。
記者搜索發現,近期,其他省市有市民因不當食用“泡發木耳”被緊急送醫。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一位68歲的杭州老人吃了一小碟涼拌白木耳後出現了嚴重的急性肝衰竭、代謝性酸中毒,全身“換血”,搶救一週才保命。老人使用的白木耳爲提前泡發好的,其只是略微焯水後便撈起食用。
廣東省市場監管部門提醒,食品經營者要嚴格按照保障食品安全與衛生要求規範銷售,從合法渠道採購木耳,嚴格進貨查驗並留存購貨憑證,確需泡發的,應使用乾淨容器並如實標註泡發起始時間且全程保持冷藏。建議主動避免從事高風險食品經營行爲。
餐飲服務者要按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要求加工木耳,按需泡發,泡發後應24小時內加工食用。建議消費者從正規渠道採購幹木耳,使用乾淨的容器和清潔的冷水自行泡發,最佳泡發時間1-2小時,泡發後立即烹飪食用。
此外,高溫天氣還要警惕各類溼米粉產品,同樣易被椰毒假單胞菌污染。
來源:羊城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