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屈公病破4000例!官方投放5000尾「滅蚊魚」

▲屈公病疫情持續擴大,公園投放「滅蚊魚」。(圖/翻攝微博)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廣東佛山屈公病(基孔肯雅熱)確診病例已超過4000例,由於該病的主要傳染媒介爲蚊子,當地政府近日投放了數千條「滅蚊魚」至公園的湖中,希望透過生物防治的方式切斷傳染鏈。

據《南方都市報》報導,廣東佛山禪城城管7月23日,園林工人在亞洲藝術公園的小湖裡投放了200條專吃蚊蟲幼崽的「魚寶寶」;7月24日,在亞藝公園再度投放4000條「滅蚊魚」,在中山公園同步投放1000條 「滅蚊魚」。

報導提到,當地官方希望透過「滅蚊魚」降低蚊蟲繁殖率,通過生物防治方式有效降低蚊蟲孳生密度,從源頭切斷蚊媒傳染病的傳播鏈條。

▼「滅蚊魚」其實就是大肚魚。(圖/翻攝微博)

此事也受到許多網友關注,不少人都對「滅蚊魚」這種滅蚊方式和滅蚊效果非常好奇,也有網友擔心生物入侵以及影響當地的水域生態系統。此外,也有網友在留言區詢問是否可以在家養幾條。

「滅蚊魚」其實就是常見的大肚魚,報導中提到,該魚種原產於北美洲,很早就引進至中國大陸,適應能力強,研究數據顯示,一尾飢餓數天的雌魚,一天內能捕食438條蚊子幼蟲(孑孓)。

據廣東省佛山市各區最新的通報,截至7月24日,佛山市5個區已累計報告屈公病確診病例超過4000例,其中順德區報告確診病例3627例,均爲輕症病例。

▼屈公病的主要傳染媒介爲蚊子。(圖/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