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連5年出生人口逾百萬、山東去年淨流出26萬人 關鍵曝光

陸31省分人口數據一覽:廣東出生人口最多 山東淨流出26萬。(新華社)

據觀察者網報導,近日,大陸各省分陸續發佈最新統計公報,披露2024年常住人口數據。其中,只有8個省分實現常住人口正增長,3省分與上一年持平,另20省分爲負增長。人口正增長的8個省分分別爲:廣東(+74萬)、浙江(+43萬)、新疆(+24.8萬)、福建(+10萬)、海南(+5.1萬)、西藏(+5萬)、安徽(+2萬)、陝西(+1萬)。

對於一個省分而言,人口數量由人口自然增長與機械增長共同決定。人口增長動力各不相同,有的受益於自然人口增長,有的則來源於人口牽引力下的外來人口涌入。同樣地,人口負增長背後亦是各省不盡相同的人口發展現狀。

在去年出生人口總量中,排名前十的省分分別爲:廣東(+113.3萬)、河南(+76.2萬)、山東(+64.9萬)、四川(+53.6萬)、河北(+44萬)、江蘇(+42.6萬)、廣西(+42萬)、貴州(+41.5萬)、浙江(+41萬)、雲南(+40.2萬)。

其中,廣東以113.3萬的出生人口實現連續7年成爲全大陸第一生育大省,也使得廣東連續5年成爲唯一實現出生人口超過100萬的省分。近年來廣東各地陸續推出鼓勵人口生育諸多政策,例如廣東東莞長安鎮廈邊社區居委會宣佈「生三孩獎勵50000元(人民幣,下同),每月還發500元」,類似的生育鼓勵嘗試仍在廣東多地上演。

河南、山東、四川、河北、江蘇等人口大省也憑藉其較大的人口基數實現了較大的出生人口總量,可以看到,廣東、河南、山東、四川四省去年人口出生量總和佔到全國人口出生量(954萬)的近三分之一(32.28%)。

從人口出生率上看,全大陸出生率超過8‰的省分共有9個,主要位於西部地區和華南地區,超過10‰的省分則只有4個(貴州、青海、西藏、海南),其中西藏以13.87‰蟬聯榜首,爲其實現人口正增長提供主要動力。

不過,高出生率並不意味着人口正增長,去年貴州人口出生率超10‰,但也出現了該省14年來的首次人口負增長。

從人口機械增長來看,浙江、福建、安徽、陝西幾個人口正增長省分則主要受益於其人口淨流入,呈現出長三角、珠三角以及部分中西部城市羣日益增強的流動人口吸納能力。

其中,浙江作爲人口淨流入第一大省,在自然人口負增長的前提下,憑藉其人口淨流入實現了43萬的人口增量,成爲人口吸引力最強的省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11個設區市的常住人口全部增長。

對此,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向觀察者網分析指出,浙江省作爲中國經濟發展標杆省分,其成功經驗在於新產業、新業態的蓬勃發展。以杭州爲代表的數字經濟核心區聚集了「六小龍」等互聯網龍頭企業,憑藉互聯網、數字經濟與現代服務業等新業態蓬勃發展,吸引大量人才流入。

「其他城市也各有特色,寧波憑藉製造業和專精特新的產業優勢,靠近上海的區位使其成爲製造業高地;溫州、台州民營經濟活力十足,金華依託義烏、橫店等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動能。整體而言,浙江整體縣域經濟發達,產業鏈完備,以民營經濟爲主,體制機制靈活,吸納大量就業。」丁長髮說。

除了產業優勢和經濟活力外,浙江也較早放開落戶限制。2023年7月,浙江省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新政,全省(杭州市區除外)全面取消落戶限制政策,放開人才落戶,放寬投靠落戶,實行戶籍准入年限累計互認。

另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則是少有的實現人口自然增長與機械增長「雙輪驅動」的省分。當前,廣東有1.28億常住人口、1.5億實時在粵人口。自2007年首次趕超河南位列第一之後,廣東已連續18年蟬聯中國人口第一大省之位。從年齡結構上來看,2024年末,廣東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8484萬人,佔全省常住人口比重爲66.38%,高於全大陸平均水平5.46個百分點。

另一個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山東則面臨着人口加速流出的困境。去年山東人口淨流出數值已高達26萬,該數值較上年增長8萬多。在這場「留才大戰」中,山東似乎有點掉隊了。

丁長髮指出,山東所有制結構國企居多,產業結構整體偏重傳統制造業,鋼鐵、石化、煉化等重工業佔比過高,這些行業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需求萎縮,資金、產業技術等均流向南方城市,提供的就業崗位薪酬水平和就業環境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另外,宏觀層面的營商環境欠也限制了就業的經濟新常態,同時疊加山東年輕人「考公」意願強烈這一地域文化,就促成了大量畢業生外溢至全國其他地區。

同時,山東缺乏一個能夠吸引全國人才和資源的超級大城市,以作爲山東「雙核」之一的濟南爲例,3月24日,2024年濟南統計公報公佈。數據顯示,2024年末濟南常住人口951.5萬人,比上年增加7.8萬人;根據2022年初發布的《濟南市人口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0年)》,到2025年,濟南常住人口總量預期在1000萬人左右。衝刺時限將至,眼下,濟南距離千萬人口目標還有48.5萬人的差距,按照近年人口增勢,這個目標顯然已很難實現。

衆多中心城市尤其是省會城市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實現人口在省域內部的轉移。

儘管山東、河南、四川、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地雖然呈現人口負增長,但可以看到的是,其省會濟南(+7.8萬)、鄭州(+7.8萬)、成都(+7.1萬)、長沙(+10.39萬人)、武漢(+3.51萬)、南昌(+10.22萬)、貴陽(+19.96萬)全部正增長。

其中,貴陽是去年人口增量最多的城市,在貴州2024年人口減少5萬人的大背景下,貴陽卻實現以常住人口增加19.96萬人超越深圳的19.94萬人。同樣地,中部省分湖南2024年末人口大幅減少29萬人,但省會長沙卻增長10.4萬人。

近年來,湖南省、江西省、甘肅省、貴州省等省分持續驅動強省會戰略,通過政策傾斜和資源集中打造區域增長極,以省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周邊地區經濟發展,以此增強城市吸引力與競爭力。根據2024年省會城市首位度(省會GDP佔全省GDP比重)來看,貴陽、長沙分別達到了25.49%及28.68%,省會城市的經濟首位度持續提升,另一方面,在優質資源與就業機會集中的背景下,省會也逐漸成爲省內人口的「吸鐵石」。

然而,在這種發展模式之下,是否會存在一城繁榮與全省收縮的悖論?如何在發揮省會帶動作用與促進區域均衡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正在向這些省分提出新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