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機器人產業鏈 小米智造基金最新出手國華智能

《科創板日報》8月27日訊(記者 李明明)在人形機器人整機廠商備受資本青睞的同時,核心部件研發商也引來巨頭押注。

近日,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華智能)發生工商變更,新增北京小米智造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爲股東,同時,註冊資本由約935.22萬人民幣增至約1047.45萬人民幣。

公開信息顯示,國華智能成立於2021年2月,法定代表人爲王廣,是一家專注於智能製造產業上游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研發與智能製造產業下游系統集成爲一體的高科技企業。致力於研發高精度、高扭矩、低溫升、低音高精密機器人關節諧波減速器,旨在實現高端諧波減速器產品的國產化。

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現由王廣、齊魯前海(青島)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金楊股份及上述新增股東等共同持股。

小米智造基金入股

成立至今,國華智能歷經6次融資,投資方包括前海母基金、金楊股份等。

財聯社創投通-執中數據顯示,2023年7月,小米智造基金擴大LP陣營後,基金規模達到100億元,由雷軍親自擔任新基金投委會主席。截至目前,該基金已發生61筆投資動態,涉及汽車電子、電池材料、精密製造等領域。

近年來,小米智造基金在機器人領域的佈局尤爲廣泛,涵蓋了產業鏈多個環節,圍繞“智能製造 + 具身智能”雙主線,目前已披露投資項目多個,集中在傳感器、精密傳動、核心零部件與系統方案。

傳感器領域,小米智造基金在今年5月參投坤維科技B輪,其主營六維力傳感器,產能年標定能力由1.5萬臺/年翻倍至3萬臺/年,爲小米人形機器人CyberOne提供力控核心部件。

在工業機器人企業領域,2023年,其以1.5億元入股斯坦德機器人,後者是工業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提供商,適用於各種工業場景,主要包括核心機器人技術平臺、工業智能機器人產品及RoboVerse系統;其也投資過小雨智造,後者掌握 “一腦多形” 具身智能系統,已獲重工業企業百臺焊接機器人訂單,有望爲小米汽車工廠柔性製造場景賦能。

此外,小米智造基金還通過戰略配售佈局相關產業鏈,在金楊股份 IPO 時對其進行戰略配售,佔股 2.51%。因金楊股份參股國華智能,能借此間接整合供應鏈資源。

關於小米爲何大力佈局機器人產業鏈,一位具身智能領域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 “手機+汽車+AIoT”之後,機器人是小米必須拿下的下一個生態入口。2025-2027 被業內視爲“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小米必須提前佔位;

而在生態閉環方面,雷軍提出“人-車-家”全場景戰略,機器人是唯一能夠把手機、汽車、智能家居三大終端串起來的“超級終端”。CyberOne、CyberDog 等本體一旦成熟,就能像當年的米家插座一樣,迅速複製到海量生態鏈產品;

“小米把手機‘性價比+生態鏈‘打法複製到機器人賽道,先以自研本體做標杆,再用投資與訂單把核心零部件價格打下來,最終用米家量級出貨攤平研發成本,形成別人跟不起的價格壁壘。”該投資人總結。

精密減速器市場國產加速替代

國華智能創始人王廣於2014年進入北京工業大學攻讀研究生學位,聚焦諧波減速器方向。

2021年,他正式創辦國華(青島)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並落戶青島,完成首條高端產線搭建。

國華智能專注於精密諧波減速器、傳動及伺服驅控系統。據瞭解,其攻克了諧波減速器柔輪表面改性和共軛齧合協調優化設計兩大關鍵技術,爲關節模組的“卡脖子”難題提供解決方案。

精密減速器、伺服電機和控制器被稱爲機器人三大核心部件,其中減速器是研發難度最大、成本比例最高的部件之一,約佔機器人整機成本的35%。

精密減速器主要包括諧波、RV和精密行星減速器三種,其中諧波減速器體積小巧,主要用於腕部、手部和小臂等執行機構的末端位置,使機器人能夠更精確更靈活地模擬人類的動作。

智元遠征A1、宇樹G1、優必選WalkerX等國產人形機器人本體設計中也使用了精密行星或諧波減速器。

目前,國內深耕人形機器人+減速器概念的核心公司包括昊志機電、五洲新春、綠的諧波、中大力德等。

上述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近年來,下游工業機器人、半導體設備、機牀等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精密減速器市場呈現出“高端由外資主導、中低端由國產加速替代”的競爭格局。2024年內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佔比已超一半,營收佔比爲57%。目前,國產減速器多應用於工業機器人中的簡單搬運、上下料等場景,單價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