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生技論壇 聚焦AI+真實數據

2025亞洲生技大會23日舉行開幕論壇活動,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右二)、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右三)、全球生技協會國家安全與國際事務副總裁Kelly Seagraves(右一)、前日本首相官邸內閣政府特別顧問原丈人(左三)、國際生技協會聯盟主席Claire Skentelbert(左二)及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秘書長林治華(左一)等出席大會記者會。圖/王德爲

亞洲生技論壇專家看法

亞洲生技大會23日由亞洲論壇率先登場。專家認爲,生物科技的推進有賴全球合作,一起支持早期研究、確保所需的資金、增進供應鏈的韌性,亞洲將在下一波生技發展趨勢中扮演中心要角;AI結合真實數據,有望加速臨牀開發流程更成爲熱門議題。

亞洲生技大會主席李鍾熙表示,全球面臨貿易、地緣政治、關稅政策、生產供應鏈重組等挑戰,因此今年主題定爲「掌握亞洲生技新契機」,除了聚焦亞洲在全球生技領域的影響力,也期盼能在快速變動的局勢下,將挑戰化作新的契機。

臺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劉理成表示,晶片產業鏈已成爲臺灣生技產業發展的助力,檢驗診斷、醫療器材、療法與疫苗正掀起浪潮,可靠的委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也成爲全球生技製造戰略合作的一環。

BIO國家安全與國際事務副總裁Kelly Seagra親臨現場表示,全球生物科技不僅是正在成長中、更是爆發性成長,預期亞洲將在下一波生技發展趨勢中扮演中心要角。

2024 BIO Asia Award個人獎得主聯合國大使暨影響力投資家原丈人指出,全球面臨最嚴峻的問題之一,就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他力倡「公益資本主義」,企業應將利潤公平合理分配給所有貢獻者、投資應鼓勵長期研發,反對短線操作。

安進日本及亞太區資深副總裁My Linh Kha等專家表示,現在正處於生物科技與人工智慧(AI)交會的關鍵轉捩點,目前全球醫藥監管機構(如FDA與日本PMDA)已逐步接受AI結合「真實世界數據」(Real World Data, RWD)來輔助新藥審查。雖未全面取代傳統臨牀試驗,但在某些已有相似藥物經驗或數據量充足的情況下,AI能協助分析、縮短審查流程,甚至讓藥品在完成第二期臨牀後就有條件性上市。

至於川普的高額關稅政策,ICBA主席暨EuropaBio總裁Claire Skentelbery指出,對需長期投資的生技產業而言,「政策不確定性」比關稅更具風險,將阻礙企業做出長遠決策,唯有建立穩定、互信的國際合作,才能化解風險、確保產業長遠佈局;在政策與產業落地過程中,常面臨「價格、速度、品質」三難選擇,須根據需求靈活取捨,避免理想化的全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