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放毒」害血糖升 慢慢走向糖尿病邊緣

牙周病會造成牙齦紅腫、出血、牙齒鬆動,還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機率。(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牙周病不只會導致牙齒脫落、引發心臟問題,還會提升罹患糖尿病的機率。醫師李思賢指出,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的發炎狀態,而發炎正是血糖失控的隱形幫兇,讓原本還沒進入糖尿病的人,慢慢走向糖尿病的邊緣。他也分享自己日常會用油來漱口,幫助減少口腔內的細菌與發炎物質。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指出,糖尿病會影響牙齒健康,但很多人不知道有牙周病的人,也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因爲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的發炎狀態,而發炎正是血糖失控的隱形幫兇。

李思賢解釋,當牙齒周圍長期被細菌刺激、牙齦反覆腫脹發炎時,細菌會釋放一種脂多糖的內毒素,會透過發炎的牙齦滲入血液,讓身體的免疫系統處在高度警戒狀態,促進發炎激素升高,進一步誘發胰島素阻抗。有研究指出,牙周病越嚴重的人,身體發炎指數也越高,甚至糖化血色素都有上升的趨勢,讓原本還沒進入糖尿病的人,慢慢走向糖尿病的邊緣。

李思賢表示,有不少人在做深層洗牙、改善牙齒清潔習慣,不讓牙齦再發炎後,血糖就真的降下來了。有些臨牀研究甚至發現,這樣做可以讓糖化血色素改善0.3%至0.4%,「口腔的問題,牽動着整個代謝系統。」

李思賢指出,自己除了養成每天刷牙、使用牙線的基本習慣外,也會用油漱和刮舌苔來加強口腔保養,油漱常用冷壓椰子油或橄欖油,在嘴裡含漱10到15分鐘,可以減少口腔內的細菌與發炎物質,而早上刮舌苔同樣能減少細菌殘留,不過這些方法不能取代定期的牙科檢查和專業的牙周治療,該洗牙、該治療的時候就要到牙科報到,畢竟發炎不只是在口腔,而是會傳到全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