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區域基金 吃 AI 紅利

全球CSP雲端業者持續提高資本支出,2025年成長預期持續上修。法人指出,AI伺服器在2026年仍可望維持明顯成長。隨着市場逐步進入GB300的轉換期,零組件也將同步升級,法人看好亞洲供應鏈的後市表現,可透過亞太區域基金定期定額佈局,參與AI成長。

根據市場預估,中小型CSP快速崛起,成爲近期AI訂單上修的關鍵推手。中小型CSP的資本支出佔整體CSP比重,將從2024年的7%顯著提升至2025年的12%,2026年更有望達到14%。

法人表示,AI應用端可分爲一般AI與主權AI,潛在需求正逐步浮現。2024年企業客戶在高階AI伺服器的採用比例明顯提升,隨着AI應用持續擴散,預期佔比將進一步提高。

瀚亞亞洲科技資本家股票基金經理人林元平表示,亞洲地區目前的投資主軸仍聚焦於AI硬體供應鏈與AI應用服務,重點佈局上游晶片製造、關鍵零組件及中國科網公司。中小型CSP的AI業務成長強勁,持續看好AI伺服器供應鏈的成長潛力。

亞洲供應鏈的下一波成長動能將來自邊緣AI應用,包括人形機器人與AI手機/PC陸續上市。由於亞洲供應鏈在相關應用中的成本佔比高於AI伺服器,預期將帶動新一輪更強勁的成長動能。亞洲供應鏈受惠程度高,建議投資人可採定期定額方式進行佈局。統一新亞洲科技能源基金經理人郭智偉指出,主要核心持股在AI伺服器、通訊設備及資料中心相關基礎設施,並加大布局受惠AI應用滲透率上升的軟體應用企業。區域方面,主要投資於美國、臺灣、日本以及中國等相關AI供應鏈。

復華亞太神龍科技基金經理人王萬里表示,受惠近期公佈的企業財報表現強勁,帶動亞太股市維持多頭格局,儘管短線再出現關稅議題雜音,不過預期對行情影響有限。

整體而言,隨美國聯準會啓動降息、市場資金環境轉趨寬鬆,有利引導資金流向股市,預估以AI等科技股爲主軸之市場指數,仍將持續受惠產業需求熱絡而有表現空間,若遇市場震盪建議可偏多操作逢低佈局,以美國搭配臺、日、韓及陸港股市多元配置,同步掌握全球AI供應鏈的投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