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經濟體發展人工智能爲何獨具優勢?埃森哲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 Ryoji Sekido這樣回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廣州報道

近日,中國AI初創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發佈的開源模型DeepSeek-R1以破圈之勢引發廣泛關注。有不少分析認爲,DeepSeek以其推理能力強、性價比突出的特點區別於過往的AI模型,有望助力AI應用全面落地。

談及DeepSeek在推動技術創新所起到的作用,埃森哲全球數據和人工智能主管Senthil Ramani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DeepSeek通過降低構建專用模型的難度和成本,加速全球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以及其他以人工智能爲核心的軟件開發。

就在DeepSeek引發AI熱潮,促使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科技市場投資機會之際,2月末,國際專業服務公司埃森哲發佈了一份圍繞亞太區人工智能發展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亞太地區的人工智能應用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加速。然而,只有1%的公司表示已做好充分準備來管理與 AI 相關的風險。

埃森哲對1000家亞太區公司等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這些公司看到了人工智能在提高員工生產力和增加收入方面的潛力,大多數公司計劃在三年內使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模型。當中,有57%的亞太地區公司認爲數據隱私和治理是他們遇到的與人工智能相關的最大風險,53%的公司則表示或存在安全問題。

儘管存在這些風險和不確定因素,但研究表明,亞太區企業對“負責任人工智能”的投資仍在增長。所謂“負責任人工智能”是人類以一種安全、可靠和合乎道德的方式研發和使用AI。埃森哲研究表明,未來兩年內,在這一領域進行大量投資的公司數量預計將從10%增加到50%。

人工智能熱潮將給亞太區經濟復甦帶來怎樣的機遇?有分析認爲,因爲75%的半導體生產能力和關鍵材料供應都集中在亞洲,因此人工智能熱潮可能成爲2025年亞太區出口的最大驅動力之一。

近日,埃森哲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 Ryoji Sekido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亞太區關於人工智能出口的熱潮不僅限於硬件產品出口,還有軟件和知識產權方面的貢獻。比如印度引領的亞洲服務型經濟已相當發達,技術人才儲備也在不斷增長;新加坡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爲世界提供了先進框架,東南亞的印尼等國正成爲人才聚集地;日本也在各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樹立了榜樣。

Sekido向記者表示,亞洲的一大優勢在於,這裡匯聚了全球經濟增長最爲迅猛的經濟體,它們都擁有蓬勃發展的本土技術創新生態系統,能以前所未有的規模運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這些經驗不僅爲全球解決複雜問題提供了專業知識,對世界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的貢獻也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