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迪華宇電池,如何突破售後潛規則的“天花板”?

(原標題:雅迪華宇電池,如何突破售後潛規則的“天花板”?)

近期,雅迪集團旗下華宇電池兩項重磅售後舉措在行業內激起千層浪。其一爲全系產品12個月換新服務,其二爲智能鉛酸電池物聯網檢測設備的推出。前者打破了“質保期內維修難”的行業潛規則,後者則通過技術手段提升了售後效率。這兩項改革被業內稱爲“售後革命的兩連擊”,精準地解決了行業長期存在的“售後難”痛點,同時也引發了一些業內熱議。

熱議背後,行業爲何難破“潛規則”困局?

這場“服務革命”引發的熱議,源自打破了電動車行業多年未突破的售後“兩重天花板”:

首先,是服務承諾與落地脫節:行業普遍標榜“12個月質保”,但用戶常被“人爲損壞”“檢測複雜”等理由搪塞,用戶維權成本高企。

其次,經銷商成本轉嫁困境:傳統售後依賴人工檢測,經常誤判導致經銷商年均損失超萬元,部分商家被迫降級服務。

雅迪華宇電池的變革,直擊行業“潛規則”,目前大力推廣的“12個月換新”和“即檢即換”服務,重構了行業售後基準,長期來看利於行業未來大局,也是以用戶爲中心這一核心價值觀的踐行。

雅迪華宇模式推廣價值——多方共贏的升級路徑

然而熱議背後,雅迪華宇電池模式的價值鏈重塑路徑卻逐漸清晰。若將其推廣至全行業,有望帶來多方共贏。

於用戶端,服務顯著升級。從“被動維權”到“主動保障”,用戶權益更加透明:12個月全換新政策,徹底消除用戶對“隱性條款”的顧慮,增強消費信心。同時,華宇電池物聯網智能檢測儀提升服務效率,結合雅迪華宇電池“四十城服務中心+萬家服務網點”的廣泛網絡,大幅縮短用戶售後等待時間。

在經銷商端,價值得以凸顯。華宇電池物聯網智能檢測儀減少了因人工誤判導致的無效售後,通過技術賦能降低了誤判損失。此外,新的服務標準,也推動經銷商向“專業化”轉型,增強終端競爭力。

從行業端來看,倒逼規範化進程。高標準服務促使企業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倒逼行業擺脫低水平競爭,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當全國4億多兩輪電動車用戶的需求升級撞上滯後的服務體系,變革已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雅迪華宇電池的售後革命,但其核心價值在於重構行業價值鏈:用戶獲得確定性權益,經銷商實現可持續經營,企業構建差異化壁壘,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這場售後革命若能推廣開來,兩輪電動車行業或將擺脫“服務亂象”標籤,向汽車級服務體系看齊。屆時,雅迪華宇電池捅破的不是天花板,而是行業價值重構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