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文章遭陸改名 四學者提告華藝獲賠償「全捐公益」

民進黨立委範雲今天舉行「矮化主權!華藝資料庫未察中國公司將「國家」改「臺灣」致歉結果公佈暨捐款說明記者會」。(範雲辦公室提供/王千豪臺北傳真)

民進黨立委範雲今(20日)針對2020年底華藝授權大陸公司審查,並竄改學術文章的訴訟案件召開記者會,協同本案提告的學者代表邱花妹、伍維婷,以及本案公益律師、圓矩法律事務所蔡晴羽主持律師,公佈歷經四年多官司後結果,將由華藝公司正式公開致歉,給付15萬元,學者們則將這筆賠償金捐作公益用途。

範雲表示,2020年底此事一經媒體揭露,引發軒然大波,不少學者紛紛查詢自己的文章,發現從標題、摘要、內容甚至作者都被篡改,一律「滅國」,不僅政府單位必須加上引號,國家還必須改爲臺灣,變得面目全非、令人哭笑不得。

範雲提及,華藝當時迴應的聲明沒有認錯,僅聲稱讓中國廠商改學者文章,是爲了「增進內容被檢索」、「中國大陸市場有其特殊性」、「都是採取『全文原樣』呈現,被竄改的只是對內容描述的『詮釋權』」,忽視紅色審查對學者權益及臺灣主權的侵害。這導致包含臺灣社會學刊在內的國內一流期刊,停止跟華藝合作至今。

範雲解釋,當時受影響的學者衆多,若個別自力向華藝尋求救濟,不僅成本過高,更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非常困難。因此,經過意願徵詢,自己協助黃淑玲、伍維婷、邱花妹、林益仁等四位學者共三篇文章,共同向華藝提出訴訟。

共同原告代表、世新大學性別所副教授伍維婷說,她和黃淑玲合著的論文「當婦運衝撞國家:婦權會推動性別主流化的合縱連橫策略」、被竄改成「當婦運衝撞臺灣」,論文當中引用的文獻「國家女性主義」,也被竄改成「臺灣女性主義」,不僅侵害著作權、更讓耗費心血的論文成爲國際性別研究的笑話。

她解釋,「國家女性主義」是女性主義學者從澳洲與歐美的經驗出發,討論國家與婦運的關係,從來就不可能翻譯成「臺灣女性主義」。這樣的紅色審查與篡改讓論文貽笑國際,更侵害臺灣的學術自由。

共同原告代表、中山大學社會系副教授邱花妹說,她遭篡改的論文探討2011至2014毒管法修法過程中,環境運動、資本和國家力量如何拉鋸角力。華藝卻配合中國的審查機制,讓「國家」概念全部被置換爲臺灣,使得讀者無法取得正確的知識內容。

邱花妹說,華藝是臺灣重要的學術平臺,有責任維護學術內容正確性,卻爲了進入中國市場輕易放棄最基本的原則,有必要向讀者道歉。

蔡晴羽說,這場訴訟的意義,不僅止於個案的和解,也清楚向所有研究者、學術出版機構與數位資料庫平臺傳達了重要警示:將學術內容輸出至中國時,應正視其可能面臨的政治與言論審查風險,每一次授權,都可能涉及對學術自由與言論自由的潛在退讓,應更審慎評估與中國市場合作模式,以確保學術成果在傳播過程中能完整保有原創性與學術自由,不受任何外部的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