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走安倍路線 對臺海局勢影響有限
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見圖),21日當選日本第一位女首相。(路透)
日本自民黨總裁高市早苗,21日當選首相。政治大學臺灣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劉復國認爲,雖然高市對中國大陸和臺灣的立場非常鮮明,但她出任日相,不致改變既定規則。日本學習院大學政治系江藤名保子(Naoko Eto)也認爲,日本的未來政策,應會與已故前日相安倍晉三的路線相差不遠。
劉復國21日在「美中競爭下的中國大陸情勢與兩岸關係」國際研討會場邊向本報分析指出,高市爲了協調接任日相一職,「基本上就不再去參拜靖國神社,她過去都持續參拜」。
他認爲,這當中傳達的訊息是,她成爲政府領袖後,須多面向協調,「過去的堅持,她需考慮是否對日本的國家利益造成影響。若沒就可堅持,若有影響,她基本上會做適當的調整。」雖然很多臺灣人對她有所期待,但從現實政治來看,劉復國認爲,她的影響力有限度,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被譽爲安倍「第一女弟子」的高市,一直是安倍執政時的內閣重要大將。江藤名保子在研討會提到,高市對中國有非常明確的觀點,日本在未來外交政策上,應該會走與安倍差不多的路線。
不過,在中國對美國採取衝突路線後,江藤指出,日方能選的路線其實不多,只能與其他亞洲國家一樣,先靜觀其變,再作決定。她也提到,日本也很擔心中國在供應鏈上的掌控,如何管控中國風險,已成爲重要議題。
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國際與政治研究學系教授奈吉 (Stephen Nagy)則告訴BBC中文,安倍路線事實上並非特別針對北京,也非所謂的反中立場。安倍聚焦於日本的復興,同時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他的政治成就,是將地緣政治的重心從中國轉向多極化。
奈吉又說,安倍將東協、日韓及美國等作爲中國之外的極點,降低中國影響力,並提升日本及盟友的戰略自主性,「這似乎是日本安全機構內部共識,我相信高市內閣將持續這一路線,她或將闡述中日關係是基於建設性接觸、強化日本經濟及更廣泛印太地區的韌性,以對抗脅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