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宣稱幫助增產三到五成 茅臺集團:不可能
學者宣稱助力增產三到五成,茅臺集團:不可能。圖爲山東科技大學施陳博團隊。(微信公衆號山東科技大學)
澎湃新聞22日報導,山東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衆號21日晚發佈文章提到,該校「山海英才」特聘教授、智慧裝備學院教師施陳博團隊,歷時4年,攻克行業技術難題,改變茅臺幾十年生產工藝,使茅臺的年產量提高了30%-50%,次品率降低了99%以上。22日下午,茅臺集團相關部門負責人公開表示,山東科技大學發佈的內容有誤,「產量不可能提高這麼多,將私下協調更改」。
澎湃新聞報導,試圖透過電話、短信聯繫施陳博,諮詢「改變了茅臺幾十年的生產工藝,使茅臺的年產量提高了30%-50%,次品率降低了99%以上」的具體情況,截至發稿尚未得到回覆。
澎湃新聞報導,另外,在22日傍晚,查詢發現,山東科技大學官方微信公衆號已刪除前述 「將茅臺的年產量提高了30%-50%」的相關文章。
該文此前聲稱,歷時4年,施陳博與團隊嘗試了10多種不同的傳感手段,經過10次的樣機試製終於研製出了全球首款乳玻瓶微滲漏高速線上檢測設備,打破食品包裝檢測行業的國外技術壟斷,攻克容器微滲漏、玻璃微裂紋、成品微異物等行業技術難題,改變了茅臺幾十年的生產工藝,使茅臺的年產量提高30%-50%,次品率降低了99%以上。
該文認爲,這一成果不僅爲茅臺集團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效推動大陸及行銷國家地區相關產業新舊動能轉換,促進了傳統產業向資訊化、智慧化方向轉型升級,也爲大陸其他白酒企業提供可借鑑的經驗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