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李在明不反美也不親中 臺灣找尋對話機會

南韓新任總統李在明。歐新社

韓國開展新任總統李在明時代,臺韓關係未來發展備受關注。學者分析,李在明未來「既不會反美、也不會親中」,對臺海問題不介入,臺灣反而有機會對話,例如經貿、科技議題,但過往前總統尹錫悅任內的實質安全磋商,可能難以延續。

李在明當選韓國新任總統,他在就職演說闡明上任後的政策方向,矢言終結分裂政治,恢復民主與和平,並將全球經濟及安全局勢轉變所帶來的危機化爲轉機,追求韓國國家利益最大化。

李在明在競選期間被批評親中,研究東亞關係的前國安會副秘書長楊永明受訪認爲,李在明會修改尹錫悅「親美遠中」的做法,但將以平衡務實爲主,「既不會反美、也不會親中」,以韓國自身經濟與安全利益爲基礎,擺脫過去選邊外交。

在美方主導下,尹錫悅任內推動美日韓安全合作。楊永明分析,在美國前總統拜登時期,將此區域安全合作延伸至對臺海問題的重視,改變了韓國過去對臺海問題保持中立的立場,他預料李在明將回到過去不介入態度,但仍會維持美韓以及韓日之間雙邊及安保關係。

對此,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受訪認爲,李在明提出的實用外交基本是選舉語言,他非常清楚韓國民意仇中感濃厚,因此在上任後將推動真正想法(true color),但形勢比人強,基本上由不得李在明。

郭育仁舉例,李在明曾說不急於與美進行關稅談判,但身爲美國前5大貿易國,美國單方面實施對等關稅將重傷韓國經濟。軍事上,美國將北韓視爲事實上(de facto)擁核國,駐韓美軍將強化戰場感知部隊,美韓也談及「核共享」,美日韓則舉行聯合軍演。儘管李在明認爲這都是對北韓極度挑釁,但這也是由不得他。

郭育仁特別提到,李在明的歷史觀仇日,日韓關係若不是惡化,也是僵化,不太可能延續尹錫悅任內推動的日韓軍事合作,而大衛營峰會恐怕也不會再舉行。

對於李在明政府下的臺韓關係走向,楊永明強調,由於李在明不選邊,反而有機會去跟韓國對話。也許在外交跟安全議題上,李在明會保持距離,但是在經濟、科技及貿易等雙邊作爲上反而是開放的,臺灣可以強化這方面。

郭育仁則認爲,尹錫悅是臺韓斷交後最重視臺灣的韓國總統,直至去年底,臺韓之間有許多實質安全磋商,但預料李在明不會延續此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