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喊話賴政府跳脫意識形態鬥爭 重拾兩岸民間交流
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本報資料照)
針對賴政府近期透過恢復軍法審判、力推民防、研擬改兩年兵役、不排除女性服義務役、增加軍人待遇,以及以統戰限縮言論自由,清大兼任助理教授何志勇今日表示,政府應該跳脫意識形態鬥爭,同時,重拾兩岸民間交流,降低區域衝突風險。
何志勇今日在臉書指出,恐懼、鎖國,並將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命運交由他國來掌握,而非勵精圖治,強化臺灣的綜合國力。反而,在大國角力的格局下,連素有「護國神山」的臺積電都留不住,任臺灣的半導體先進製程與研發中心出走。
何志勇表示,「賴總統與民進黨政府又透過準宣戰、恢復軍法審判、力推民防、研擬改兩年兵役、不排除女性服義務役、增加軍人待遇等,塑造兩岸若爆發戰爭,那絕非擦槍走火,而是必然。諷刺的是,川普政府數度要求臺灣國防支出應達GDP的百分之十,作爲「保護費」,賴政府卻做不到。萬一,兩岸爆發軍事衝突,誰會是我們的後盾?」
針對近期陸配亞亞等事件,何志勇說,如今又進一步限縮臺灣人的言論與遷徙自由,臺灣三十年民主化的成果,恐淪爲「不自由的民主」。
何志勇期望,民進黨執政下的中華民國政府,應效法1960年代的美國甘迺迪政府,設定遠大目標,來做實事,厚植國力,跳脫意識形態的鬥爭。同時,重拾兩岸民間交流。唯有臺灣的軟硬實力一起增加,我們才能自己當「棋手」,並降低區域衝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