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長禁兩岸交流 賴政府黑白臉
(圖/新華社)
教育部長鄭英耀接連兩天公開表態,「反對、甚至禁止」中小學乃至大學與中國大陸交流,引起教育界一片譁然。這是首度有教長明示禁止兩岸教育學術交流,其背後的意涵已不僅是呼應陸委會「橙色」旅遊警戒如此單純,而是臺獨意識形態鎖國,把教育現場變成意識形態戰場。
暑假將屆,各級學校或多或少會參與兩岸交流活動,特別是技職學校,包括影視、媒體、時尚及餐飲類,很多學校都正在安排學生赴大陸交流實習。如今教長宣示禁止兩岸交流,雖沒有法律依據,甚至有違反《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虞,但學校最怕被教育部盯上,這些暑假交流活動是否該繼續推動?
對學校而言,教師耗費心思安排學生赴陸交流或實習,如果教育部要查察,未來極可能對教師赴陸行程祭出限制公假、撤銷補助款、甚至要求事前報備等審查機制。這不只會侵蝕校園自治空間,教師與學校也會陷入被教育部貼標籤的壓力中。
鄭英耀則一派輕鬆指稱,國際交流不僅限於大陸,建議學生可考慮歐美、東北亞與東南亞等國家。鄭曾任大學校長,或許已脫離教育現場太久,不瞭解大陸因距離近又同文同種、有共通語言,纔會成爲許多學生實習或短期交流的首選。只能說教長滿腦子「政治正確」。
雖然鄭英耀後續試圖降溫,稱「不希望被扣上反對交流的帽子」,但他已是賴政府中第一位直接封殺兩岸教育交流的教長,具強烈政治信號。尤其賴總統甫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聲稱「願意與中國進行對話」並盼促進兩岸和平;此時鄭英耀卻公開禁止兩岸進行學術交流,凸顯賴政府「黑白臉」操弄抗中策略。
令人憂心的是,教長的發言等同對馬英九基金會主導的兩岸青年交流計劃下達封殺令,將民間推動理解大陸的努力視爲「中共統戰工具」,企圖藉由行政力量切斷與大陸的所有教育接觸。這種臺獨思維的政策已將兩岸教育交流政治化與敵對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鄭英耀的說法後,陸委會主委邱垂正再點名藝人歐陽娜娜等人已列爲重要的行政查察對象,理由是這些藝人配合中共對臺操作,若屬實將開罰。這顯示教長的表態並非個人意見,而是賴政府在大罷免浪潮中持續加溫抗中策略的一環。
不可諱言,當前兩岸關係緊張,確實需要慎重處理各類交流。但「慎重」不等於「全面封鎖」,更不能以統戰風險爲由,把兩岸教育與學術交流機會一刀切。賴總統所說「願與中國進行交流合作」若爲真,教育部更應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維護師生的選擇權與學術自由,而非拆毀兩岸僅存的溝通橋樑,甚至讓臺灣學術淪爲「孤島化」。(作者爲大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