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Tech World啓示:從科技展館到品牌外交
大阪世博的亮眼表現,再次證明國家品牌不必受制於外交框架,透過「巧實力」的能量,也爲品牌外交開闢新路徑。圖爲TECH WORLD館「蘭花小徑」運用Micro LED顯示器模組,搭配實體蘭花與虛擬蝴蝶,呈現臺灣作爲蘭花王國的特色。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5年大阪世博會已近尾聲,臺灣以「Tech World」(TW)館參展,雖未能以「國家館」正式名義亮相,卻憑藉科技與文化交織的策展手法,成功塑造鮮明的國家品牌形象。TW縮寫既象徵 Technology World,也隱含Taiwan,展現多層次的品牌寓意,凸顯了臺灣在外交侷限下,仍能以科技與文化融合之力突破框架,靈活展現戰略思維。
■科技作爲國際語言
科技實力是臺灣最具辨識度的品牌資產,也是國際社會理解臺灣的核心管道。TW展館以半導體、Micro LED與AI互動技術打造沉浸式體驗,勾勒「科技融入生活」的未來景象。這種以科技作爲「國際語言」的策略,使世界在認識晶片的同時,也重新認識臺灣。更重要的是,人文元素與自然意象結合,爲技術注入人文內涵,使臺灣的品牌形象同時展現軟硬實力。
■文化敘事與品牌外交
TW館的文化層次同樣令人矚目。從臺灣黑熊、玉山、蝴蝶蘭,到藝術家黃土水與陳澄波的作品,展館以跨領域手法將自然生態、歷史脈絡與當代生活融合。即便是一件黑熊毛巾或珍珠奶茶吊飾,也因設計中的文化溫度而成爲國際觀衆記憶中的臺灣符號。這種「生活化即品牌化」的模式,讓臺灣品牌在國際市場中展現出獨特辨識度與文化厚度。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僅能以「民間企業」名義參展,調查顯示高達9成以上的日本民衆仍能準確辨識TW館即爲臺灣館,顯示品牌符號已超越形式限制。
■沉浸式體驗與永續價值
展館設計以「心之山」爲意象,象徵文化與生態的多元包容。館內三大沉浸式劇場—生命劇場、自然劇場、未來劇場—結合AI、3D影像、嗅覺與觸覺等跨感官技術,展演臺灣的生物多樣性與半導體驅動的未來藍圖。AI藝廊「城市畫卷」讓藝術重現,智慧手環則生成專屬「心動曲線」,深化個人化體驗。制服選材來自玉米纖維與牡蠣殼再生紗,展現永續印記,而線上虛擬展館則突破時空界限,將品牌觸角延伸至更廣的國際舞臺。
世博的價值,不僅在於短期曝光,更在於能否轉化爲持續的交流與合作。許多觀衆在參觀後表達「想親自到臺灣旅行」的意願,顯示TW館已成功創造跨領域交流的契機。未來,臺灣應將這股熱度延伸至觀光、教育、文化與產業,將一次性的展覽經驗轉化爲持久的國際好感與信任資本。
■巧實力的實踐
大阪世博的亮眼表現,再次證明國家品牌不必受制於外交框架。科技創新與文化敘事的融合,展現了「巧實力」的能量,也爲品牌外交開闢新路徑。當觀衆願意在烈日下排隊,只爲親身感受臺灣故事,這早已超越展館本身,而是國家競爭力的最佳註解。未來,政府與產業更須將「硬實力」與「軟實力」系統化整合,推動可持續的「巧實力」戰略,讓臺灣在全球舞臺持續突破,並將品牌優勢轉化爲長遠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