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裡接觸自然,竟能提升學生注意力與記憶力!
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可能會讓人身心俱疲。再加上疫情帶來的壓力,這些挑戰可能就會成倍增加。
在澳大利亞使命組織2021年一份針對兩萬多名年輕人的報告中,年輕人表示,心理健康、學業能力以及新冠疫情,都是實現學習或工作目標的主要障礙。
其他普遍讓人擔心的問題,包括新冠疫情和環境問題。關鍵是,年輕人關心自己的未來和環境,還得克服更多障礙,來確保自己的學業不受影響。
但他們面對這些挑戰時,自身能力儲備和得到的支持怎麼樣呢?
如今,對學生來說,找到應對這些煩心事的辦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這樣他們才能保持良好狀態,在學校也一樣。
而研究人員正在探索,自然能在讓學生精神放鬆方面起到什麼作用。
人們發現大自然有讓人恢復精力的特性,能夠提升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其中包括認知功能。這讓人們對了解接觸大自然對學習,尤其是對在校學生學習的影響程度,產生了越來越濃厚的興趣。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年輕人似乎把大量休閒時間都花在沉迷科技產品上,減少了在大自然裡的時間。這意味着,想辦法讓年輕人在上學期間親近大自然或許很重要。
要是能證明大自然有助於提高學習成績,那麼學校在讓學生接觸大自然方面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更爲關鍵了。
墨爾本大學發表在《教育心理學評論》上的一項 研究 着手探究5到18歲學齡兒童大自然與認知之間的聯繫。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系統綜述,涵蓋12項實驗研究,所有研究都設置了像非綠色教室或者人造戶外空間這樣的對照組,旨在更好地瞭解自然干預的類型,以及這些干預措施在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方面效果如何(這有助於學習)。
自然干預措施包括在公園散步、用植物或綠牆綠化室內區域、在學校的戶外綠地玩耍以及園藝活動。在某些情況下,自然發揮着被動的背景作用,學生可以從教室窗戶看到它。
在其他情況下,自然是主要焦點,學生積極與之互動,例如,把園藝當作科學課的一部分。接觸自然的時長也從不到一小時到幾個月不等。
我們的綜述發現,有充分的證據表明自然干預措施能改善注意力和工作記憶。
例如,待在自然環境裡能提高注意力、處理速度,還能增強知識記憶能力。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的自然干預措施,以及短期或長期的干預措施,結果都類似。
這就是說,接觸自然有助於提升注意力和記憶力等對學習來說非常關鍵的能力。
許多教師會說,讓學生專注於學習並保持學習勁頭,這頗具挑戰性,因此爲學生創造接觸自然或觀賞自然的機會,是提高學童注意力、改善工作記憶的有效途徑。
這種自然與認知之間的積極關係,存在多種聯繫。自然可以提升我們的情緒和幸福感,讓學生更樂意、更願意去學習。
自然還能恢復認知功能,給學習帶來全新的思路,同時降低壓力水平和生理興奮度,讓學習更加專注。
學校是讓學生體驗 “綠色” 教育環境的理想場所,因爲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無論學校環境本身是不是綠化得好,學校仍可以利用有限的資源打造自己的自然區域。
比如建造綠牆或香草園,以及在教室裡種植植物。這些努力很值得,因爲接觸自然的時間有助於實現學習目標。
已發表的綜述指出,在學校接觸自然很可能會減輕認知負擔和壓力,還能提升幸福感,提高學習效果。
該研究包括有對照組的干預研究,這讓研究團隊能夠得出結論:在大多數被綜述的研究中,接觸自然確實能提高學童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雖然鼓勵在這一領域開展更多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學校規劃者、學校領導、教師和年輕人需要共同合作,從整體規劃上設計學校課程,打造學生體驗,以便讓學生有更多接觸自然的機會。
毫無疑問,這將爲那些努力應對學校學習要求和科技方面壓力的學生提供令人欣慰的緩解。但這也可以爲學生提供一個途徑,讓他們表達對保護自然環境的關心和興趣。